1、百战百胜 [ bǎi zhàn bǎi shèng ]
释义: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2、兵荒马乱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释义: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3、兵连祸结 [ bīng lián huò jié ]
释义: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4、兵戎相见 [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
释义: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5、兵拏祸结 [ bīng ná huò jié ]
释义: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出处:《宋史·陈良祐传》:“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
6、兵慌马乱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释义: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处:明·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7、残兵败将 [ cán bīng bài jiàng ]
释义:战败了的部队。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败兀》:“我如今连被岳家军杀败,收聚些残兵败将,济不得事,目下就要拔营回去如何?”
8、惨不忍睹 [ cǎn bù rěn dǔ ]
释义:睹:看。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9、楚界汉河 [ chǔ jiè hàn hé ]
释义: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10、春秋无义战 [ chūn qiū wú yì zhàn ]
释义: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出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11、大动干戈 [ dà dòng gān gē ]
释义: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2、大获全胜 [ dà huò quán shèng ]
释义: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唐兵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走得快的,逃了性命,略迟慢些,就成沙场之鬼……梁家大获全胜。”
14、倒载干戈 [ dào zài gān gē ]
释义: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出处:《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15、吊民伐罪 [ diào mín fá zuì ]
释义: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16、刀枪入库 [ dāo qiāng rù kù ]
释义: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17、倒戢干戈 [ dǎo jí gān gē ]
释义: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18、放牛归马 [ fàng niú guī mǎ ]
释义: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19、烽火四起 [ fēng huǒ sì qǐ ]
释义: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20、烽火连年 [ fēng huò lián nián ]
释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出处: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21、烽火连天 [ fēng huǒ lián tiān ]
释义:形容战火遍及各地。
出处: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22、风尘之变 [ fēng chén zhī biàn ]
释义: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出处:《晋书·陶璜传》:“夫风尘之变,出于非常。”
23、腹背受敌 [ fù bèi shòu dí ]
释义: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出处:《魏书·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24、伐罪吊民 [ fá zuì diào mín ]
释义: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25、伐罪吊人 [ fá zuì diào rén ]
释义: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26、功败垂成 [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
释义: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出处:《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27、孤军作战 [ gū jūn zuò zhàn ]
释义: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
出处:《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28、归马放牛 [ guī mǎ fàng niú ]
释义: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29、干戈载戢 [ gàn gē zǎi jí ]
释义: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干戈载戢,繁弱既韬。”
30、鼓衰力尽 [ gǔ shuāi lì jìn ]
释义: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古代形容战争气势的词语(1个)
- 铁甲金戈1.借指武职﹑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