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置可否 [ bù zhì kě fǒu ]
释义: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出处: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2、大错特错 [ dà cuò tè cuò ]
释义:完全错了。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3、大谬不然 [ dà miù bù rán ]
释义:谬:荒谬,错误;然:如此,这样。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
4、泥古非今 [ nì gǔ fēi jīn ]
释义:拘守古代的而否定当今的。形容崇尚陈规旧法,贬低新鲜事物。
出处:宋·刘恕《自讼》:“泥古非今,不达时变,疑滞少断,劳而无功。”
5、善罢干休 [ shàn bà gān xiū ]
释义: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罢休。好好地解决纠纷,不再闹下去(多用于否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可比他得人心儿,他就肯善罢干休了?”
6、山珍海错 [ shān zhēn hǎi cuò ]
释义: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
7、是古非今 [ shì gǔ fēi jīn ]
释义: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汉书·元帝纪》:“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8、颂古非今 [ sòng gǔ fēi jīn ]
释义:指不加分析地颂扬古代的,否定现代的。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9、完璧归赵 [ wán bì guī zhào ]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10、无可置辩 [ wú kě zhì biàn ]
释义:置辩:辩论,申辩(用于否定)。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表示确凿无疑。
出处: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六:“太社不立于京都,当安所立。尤无可置辩矣。”
11、无可厚非 [ wú kě hòu fēi ]
释义: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出处:《汉书·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12、恶不去善 [ wù bù qù shàn ]
释义: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
出处:《左传·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众善,义之经也。”
13、一笔抹煞 [ yī bǐ mǒ shā ]
释义: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所以天降奇灾,北拳南革,要将历代圣贤一笔抹煞,此也是自然之理,不足为奇的事。”
14、一笔勾销 [ yī bǐ gōu xiāo ]
释义: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出处: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15、一棍子打死 [ yī gùn zi dǎ sǐ ]
释义: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16、一无是处 [ yī wú shì chù ]
释义: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出处: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
17、以古非今 [ yǐ gǔ fēi jīn ]
释义: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18、一笔抹摋 [ yī bǐ mò sà ]
释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同“一笔抹煞”。
19、一笔抹杀 [ yī bǐ mǒ shā ]
释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20、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释义: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出处:《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21、不以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释义: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出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22、满腹狐疑 [ mǎn fù hú yí ]
释义:一肚子的疑惑。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公子听如此说,便不好问,只是未免满腹狐疑。”
23、以白诋青 [ yǐ bái dǐ qīng ]
释义: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
24、以不济可 [ yǐ fǒu jì kě ]
释义: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
25、以宫笑角 [ yǐ gōng xiào jué ]
释义: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出处:北齐·刘昼《新论·文武》:“今代之人,为武者则非文,为文者则嗤武,各执其所长而相是非,犹以宫笑角,非适才之情,得实之论也。”
26、不敢苟同 [ bù gǎn gǒu tóng ]
释义: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出处: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27、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
释义: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出处:《后汉书·樊宏传》:“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28、善罢甘休 [ shàn bà gān xiū ]
释义: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奶奶就是让着他,他见奶奶比他标致,又比他得人心儿,他就善罢甘休了?”
29、一棍打一船 [ yī gùn dǎ yī chuán ]
释义:指不分好坏,全盘否定
出处: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的话虽是不错,但俗语说的,树大有枯枝,一国之大,自然是有好的有坏的,何必一棍打一船呢?”
形容不能否定的成语(35个)
••阅读 2398
形容不能否定的词语(1个)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形容一个人坚定的成语
百折不回,百折不移,百折不屈,不可动摇,不屈不挠,不拔之志,超世之才,成千成万,持之以恒,单枪匹马,当仁不让,东山之志,奋不顾身,奋勇向前,奋勇当先,高歌猛进,孤注一掷,海枯石烂,海誓山盟,毫不动摇,胡作非为,回心转意,急流勇进,计不旋踵,…
爱一个人却不能在一起的成语
唇亡齿寒,废寝忘食,功劳汗马,汗马功劳,和睦相处,狐假虎威,来龙去脉,劳燕分飞,天各一方,相亲相爱,胸无点墨,阴差阳错,造化弄人,兔死狗烹,相见恨晚
形容不能相处的成语
孤傲不群,话不投机
表示不能相信别人的成语
半信半疑,混世魔王,将信将疑,满腹狐疑,难以置信,疑神疑鬼
描写不能放弃的成语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坚持不渝,破釜沉舟,锲而不舍,矢志不渝
描写生活不确定的成语
变幻无穷,迟疑不决,踌躇不定,出人意料,出其不意,当断不断,顾左右而言他,恍恍惚惚,节外生枝,举棋不定,鹿死谁手,模棱两可,难解难分,七上八下,千头万绪,若隐若现,塞翁失马,深不可测,似是而非,忐忑不安,投石问路,无根无蒂,悬而未决,优柔寡…
表现爱情不稳定的成语
喜怒哀乐,心平气和,悲欢离合
形容想爱不能爱的成语
比翼双飞,情投意合,情有独钟,青梅竹马,如胶似漆,天作之合,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珠联璧合,心心相印,白头偕老,一往情深,志同道合,矢志不渝,琴瑟合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