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仁不让 [ dāng rén bù ràng ]
释义: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水到渠成 [ shuǐ dào qú chéng ]
释义: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3、顺理成章 [ shùn lǐ chéng zhāng ]
释义: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出处:《朱子全书》:“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
4、天经地义 [ tiān jīng dì yì ]
释义: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5、义不容辞 [ yì bù róng cí ]
释义: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6、不容置疑 [ bù róng zhì yí ]
释义: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出处:宋·陆游《严州乌龙广济庙碑》:“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7、马到成功 [ mǎ dào chéng gōng ]
释义: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8、名正理顺 [ míng zhèng lǐ shùn ]
释义:指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出处: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高祖谥太武,用汉制;太宗谥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顺,垂之无穷。”
9、语无伦次 [ yǔ wú lún cì ]
释义: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
10、颠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释义: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11、义无反顾 [ yì wú fǎn gù ]
释义: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13、理固当然 [ lǐ gù dāng rán ]
释义:理:道理;当然:应该这样。按道理应当这样
出处:宋·苏轼《始皇论中》:“始皇既平天下,分都邑,置守宰,理固当然。”
形容理顺问题的成语(13个)
••阅读 3289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形容房漂亮标题的成语
雕栏玉砌,顶天立地,高耸入云,钩心斗角,金碧辉煌,空中楼阁,美轮美奂,气宇轩昂,琼楼玉宇
形容问题积压很久的成语
长年累月,沉疴宿疾,积劳成病,鞠躬尽瘁,身心交瘁,一泻千里,积劳成疾
形容有问题委婉的成语
笔下留情,缠绵蕴藉,讽一劝百,广譬曲谕,见马克思,苦语软言,旁指曲谕,起死人而肉白骨,曲尽人情,曲尽其巧,曲尽其妙,曲尽其态,人之常情,手头不便,谈言微中,突梯滑稽,婉转悠扬,微谏不倦,再造之恩
形容问题积压已久的成语
长年累月,沉疴宿疾,厚积薄发,极则必反,积劳成病,鞠躬尽瘁,身心交瘁,物极则反,养尊处优,一泻千里,积劳成疾,物极必反
形容没有回答别人问题的成语
顾左右而言他,顾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形容存在问题的四字成语
百孔千疮,兵在精而不在多,兵连祸结,不着边际,大富大贵,大题小做,大题小作,答非所问,多事之秋,发引千钧,红叶之题,红叶题诗,悔之晚矣,继继存存,继继承承,俭存奢失,焦头烂额,借题发挥,接连不断,尽力而为,金榜题名,金题玉躞,离题万里,离题…
形容小问题也要纠结的成语
跋前疐后,百感交集,不置可否,愁肠百结,儿女英雄,含糊其辞,何去何从,患得患失,进退两难,进退失据,进退维谷,举棋不定,七上八下,骑虎难下,前前后后,势成骑虎,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思前想后,忐忐忑忑,忐忑不安,忐忑不定,忑忑忐忐,痛痛…
形容钱学森解决难题的成语
博采众议,不世之功,不可磨灭,不矜不伐,不耻下问,赤胆忠心,从谏如流,大公至正,大家风范,大智若愚,独树一帜,奋发图强,丰功伟绩,丰功伟烈,丰烈伟绩,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功成名就,功标青史,固执己见,光明正大,国尔忘家,汗马功劳,汗马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