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傲然屹立 [ ào rán yì lì ]
释义: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地站立着。
出处:古华《芙蓉镇》:“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2、百炼成钢 [ bǎi liàn chéng gāng ]
释义: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出处: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3、百战百胜 [ bǎi zhàn bǎi shèng ]
释义: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4、百折不挠 [ bǎi zhé bù náo ]
释义: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5、背水一战 [ bèi shuǐ yī zhàn ]
释义: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6、碧血丹心 [ bì xuè dān xīn ]
释义: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7、不可名状 [ bù kě míng zhuàng ]
释义: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出处:《老子》第十四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晋·葛洪《神仙记·王远》:“衣有文采,又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8、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释义: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9、盗名欺世 [ dào míng qī shì ]
释义:盗:窃取;名:名誉;欺:欺骗。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出处:《宋史·郑丙传》:“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
10、法不徇情 [ fǎ bù xùn qíng ]
释义: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11、丰功伟绩 [ fēng gōng wěi jì ]
释义:丰:大。伟大的功绩。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六回:“这位章制军在两广做了几年,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
12、豪情壮志 [ háo qíng zhuàng zhì ]
释义: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出处: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13、好逸恶劳 [ hào yì wù láo ]
释义: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出处:《后汉书·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14、坚强不屈 [ jiān qiáng bù qū ]
释义: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出处:荀况《荀子·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15、艰苦卓绝 [ jiān kǔ zhuó jué ]
释义: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出处:《宋史·邵雍传》:“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
16、艰难竭蹶 [ jiān nán jié jué ]
释义:形容收入少,生活艰难。
出处:荀况《荀子 儒效》:“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17、居高临下 [ jū gāo lín xià ]
释义: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
18、决一死战 [ jué yī sǐ zhàn ]
释义:对敌人拼死决战。
出处:《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19、鞠躬尽瘁 [ jū gōng jìn cuì ]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20、捐身徇义 [ juān shēn xùn yì ]
释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宋·岳飞《申司进兵状》:“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
21、溃不成军 [ kuì bù chéng jūn ]
释义: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22、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释义: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23、燎原烈火 [ liáo yuán liè huǒ ]
释义: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使人无法接近。比喻不断壮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
出处:《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24、烈火轰雷 [ liè huǒ hōng léi ]
释义: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性子又~似的,煞是不好说话。”
25、临危不惧 [ lín wēi bù jù ]
释义: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26、落花流水 [ luò huā liú shuǐ ]
释义: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出处:唐·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襟。”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7、宁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释义:宁愿死也不屈服。
出处: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28、前赴后继 [ qián fù hòu jì ]
释义: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29、枪林弹雨 [ qiāng lín dàn yǔ ]
释义: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出处: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30、七贞九烈 [ qī zhēn jiǔ liè ]
释义: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
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拼守着七贞九烈,怕甚么六问三推,一任他万打千敲。”
形容抗日战争时期的成语(71个)
••阅读 4417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关于抗日战争的成语
傲然屹立,百战不殆,碧血丹心,不败之地,赤胆忠心,踌躇满志,道貌岸然,顶天立地,奋不顾身,锋芒毕露,风云人物,肝脑涂地,功成身退,攻无不克,光明磊落,毫不动摇,画蛇添足,尽忠竭力,精忠报国,居高临下,鞠躬尽瘁,决一死战,旷古未有,溃不成军,…
形容民国那时期的成语
今非昔比
形容革命时期的成语
不可向迩,不可抗拒,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拉大旗作虎皮,燎原之火,燎原烈火,满腔悲愤,宁死不屈,前赴后继,取义成仁,仁人志士,如火如荼,视死如归,誓死不屈,死而后已,无用武之地,血战到底,一往无前,英雄无用武之地,莺吟燕儛…
形容初中时期的成语
风华正茂,精神焕发,龙腾虎跃,神彩奕奕,生龙活虎,朝气蓬勃
形容鼎盛时期的成语
百卉千葩,百花齐放,繁荣兴旺,繁荣昌盛,丰富多彩,凤引九雏,黄金时代,砌红堆绿,人稠物穰,十里洋场,松茂竹苞,桃之夭夭,天下太平,欣欣向荣,兴旺发达
形容少女时期的成语
待字闺中,豆蔻年华,二八佳人,风韵犹存,瓜字初分,含苞待放,花信年华,孑然一身,罗敷有夫,年老色衰,浓妆艳抹,琵琶别抱,娉娉袅袅,破瓜之年,千呼万唤,人老珠黄,人言可畏,五彩缤纷,无忧无虑,小姑独处,徐娘半老,黄花闺女,半老徐娘,及笄之年
形容老年时期的成语
黯然神伤,垂死挣扎,风度翩翩,风流潇洒,鹤发童颜,红光满面,据鞍顾眄,老当益壮,老态龙钟,老气横秋,满面红光,目光炯炯,气宇轩昂,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童心未泯,威风凛凛,喜气洋洋,意气风发,有气无力,神采飞扬,精神矍铄
形容快乐童年时期的成语
暗中作乐,白叟黄童,蹦蹦跳跳,不改其乐,长生不老,齿豁头童,儿童走卒,反老还童,返老还童,焚香顶礼,风华正茂,坏人坏事,欢声笑语,欢蹦乱跳,欢迸乱跳,黄童白叟,活蹦乱跳,精力充沛,快快活活,烂漫天真,老老少少,乐不可支,乐乐陶陶,乐而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