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堪其忧 [ bù kān qí yōu ]
释义: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出处:《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不堪回首 [ bù kān huí shǒu ]
释义: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出处:唐·戴叔伦《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处,九泉烟冷树苍苍。”
3、不知不觉 [ bù zhī bù jué ]
释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出处: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
4、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释义: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5、恻怛之心 [ cè dá zhī xīn ]
释义:形容对人寄予同情。同“恻隐之心”。
出处:晋·苻郎《苻子》:“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
6、浑浑噩噩 [ hún hún è è ]
释义: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7、切中要害 [ qiē zhōng yào hài ]
释义: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出处:林语堂《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亦可于偶语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8、柔肠百结 [ róu cháng bǎi jié ]
释义: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
出处:《花月痕》二七回:“秋痕给跛脚提醒这一句,柔肠百转,方觉一股刺骨的悲酸,非常沉痛!整整和跛脚对哭到天亮。”
9、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释义: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出处:宋·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10、痛定思痛 [ tòng dìng sī tòng ]
释义: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11、顽固不化 [ wán gù bù huà ]
释义: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从前在那府里,也做过一任知县,地方上的百姓,极其顽固不化。”
12、悠然自得 [ yōu rán zì dé ]
释义: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出处:《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13、执迷不悟 [ zhí mí bù wù ]
释义: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14、至死不悟 [ zhì sǐ bù wù ]
释义: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
出处:唐·柳完元《临江之麋》:“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15、不痛不痒 [ bù tòng bù yǎng ]
释义:既不是痛,也不是痒。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出处:明·吴炳《情邮记·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16、层见错出 [ céng chū cuò jiàn ]
释义: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出处:宋·文天祥《后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17、切肤之痛 [ qiè fū zhī tòng ]
释义:切肤:切身,亲身。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属切肤之痛。”
19、死而死矣 [ sǐ ér sǐ yǐ ]
释义:死就死罢了.
20、稀里糊涂 [ xī lǐ hú tú ]
释义:不明白,迷糊,不认真,随意
出处:曹禺《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如果写他后悔,稀里糊涂自杀了,就没有多大意思。”
什么痛什么痛的词语(1个)
- 失声痛哭因为过度悲痛而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