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闭户读书 [ bì hù dú shū ]
释义: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第八》第三卷:“盖须切磋起明也。见闭户读书,师心自是。”
2、秉笔直书 [ bǐng bǐ zhí shū ]
释义: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3、博采众长 [ bó cǎi zhòng cháng ]
释义: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4、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释义: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5、博览群书 [ bó lǎn qún shū ]
释义: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6、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7、博闻强识 [ bó wén qiáng zhì ]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8、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释义: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10、蚕头燕尾 [ cán tóu yàn wěi ]
释义: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出处:宋·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12、刺股读书 [ cì gǔ dú shū ]
释义:比喻刻苦攻读。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13、沉著痛快 [ chén zhù tòng kuài ]
释义: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
出处:《法书要录》卷一引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
14、沉着痛快 [ chén zhuó tòng kuài ]
释义: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15、大气磅礴 [ dà qì páng bó ]
释义:形容气势浩大。
出处:荀况《荀子 性恶》:“杂能旁魄而无用。”
16、大书特书 [ dà shū tè shū ]
释义: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出处:唐·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17、丹书铁契 [ dān shū tiě qì ]
释义: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18、丹书铁券 [ dān shū tiě quàn ]
释义: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19、倒背如流 [ dào bèi rú liú ]
释义: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20、读书三到 [ dú shū sān dào ]
释义: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21、读书三余 [ dú shū sān yú ]
释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出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22、读书种子 [ dú shū zhǒng zǐ ]
释义: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23、读书得间 [ dú shū dé jiàn ]
释义: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24、读书破万卷 [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
释义: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5、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释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26、废书而叹 [ fèi shū ér tàn ]
释义: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27、焚书坑儒 [ fén shū kēng rú ]
释义: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28、丰筋多力 [ fēng jēn duō lì ]
释义:丰:丰满,丰实;筋: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多:多余。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出处:宋·无名氏《宣和书谱》:“三国之初,字学缺然不讲,繇于是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
29、凤泊鸾漂 [ fèng bó luán piāo ]
释义:飘、泊:随流飘荡。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出处:唐·韩愈《峋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拏虎螭。”
30、过目成诵 [ guò mù chéng sòng ]
释义: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形容读书写字的词语(10个)
- 丁真永草南朝梁丁觇善隶书,陈智永善草书,当时人称“丁真永草”。后用以赞人书法之工妙。
- 初学涂鸦涂鸦:比喻书法拙劣或写作水平不高,涂抹修改的地方很多。形容刚开始研究学问。
- 善书不择纸笔工于书法的人,不会过于选择纸和笔。比喻功力深厚,易见实效。
- 墨债山积山积:堆积如山。比喻由于书法好,求写字的人很多,应付不过来而欠下债。
- 妙在心手巧妙在于心和手。指擅长书法,能得心应手。
- 渴鹿奔泉如同鹿口渴思饮,飞快奔赴甘泉一般。形容书法笔势矫健。也比喻迫切的欲望。
- 笔精墨妙笔触精到,着墨巧妙。形容书法、绘画、诗文等的技法巧妙,笔意精微。
- 绵里裹铁丝绵里包裹着铁。比喻书法或诗文作品柔中有刚或平缓中含着锐气。
- 胡肥钟瘦胡:三国时的胡昭;钟:三国时的钟繇。胡昭的字体肥,钟繇的字体瘦。形容书法各擅其美。
- 落纸烟云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