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为一谈 [ bìng wéi yī tán ]
释义: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2、不可同日而语 [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
释义: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3、等量齐观 [ děng liàng qí guān ]
释义: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出处: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4、盗嫂受金 [ dào sǎo shòu jīn ]
释义:以之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载,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于是汉王疑之。
5、服低做小 [ fú dī zuò xiǎo ]
释义: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出处: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节,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尘埃。”
6、后发制人 [ hòu fā zhì rén ]
释义: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出处:《荀子·议兵》: “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7、混为一谈 [ hùn wéi yī tán ]
释义: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8、华星秋月 [ huá xīng qiū yuè ]
释义: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9、及笄年华 [ jí jī nián huá ]
释义: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
10、截然不同 [ jié rán bù tóng ]
释义: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出处: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则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判断截然,有不可民者矣。”
11、泾渭分明 [ jīng wèi fēn míng ]
释义: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12、屦及剑及 [ jù jí jiàn jí ]
释义:屦:鞋;及:赶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出处:《左传·宣公十四年》:“屦及于窒息,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
13、鉴前毖后 [ jiàn qián bì hòu ]
释义:指把过去的错误引为借鉴,以后谨慎行事,避免重犯。
出处: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艺文·老林说》:“鉴前毖后,通三省而筹之,为曲突徙薪之计,建久安长治之谋。”
14、金无足赤 [ jīn wú zú chì ]
释义: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出处: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15、泥沙俱下 [ ní shā jù xià ]
释义: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16、牛骥同皂 [ niú jì tóng zào ]
释义: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出处: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使不羁之士与牛同皂,此鲍焦所以愤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
17、牛骥同皁 [ niú jì tóng wěn ]
释义:指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亦作“牛骥同槽”。
18、牵强附会 [ qiān qiáng fù huì ]
释义: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19、前合后仰 [ qián hé hòu yǎng ]
释义:前合:身体向前弯曲。后仰:身体往后仰。指身体前后晃动。形容身体站立不稳。亦作“前仰后合”。
出处: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可惜玉山颓,尽教恁金波漾,拼了个前合后仰。”
20、前辙可鉴 [ qián zhé kě jiàn ]
释义: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同“前车之鉴”。
出处:宋·陈亮《与石应之书》:“惟兄勉之,无失朋友之望,前辙可鉴。”
21、人死留名 [ rén sǐ liú míng ]
释义: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出处:《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22、水土不服 [ shuǐ tǔ bù fú ]
释义: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
23、天怒人怨 [ tiān nù rén yuàn ]
释义: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24、同日而语 [ tóng rì ér yǔ ]
释义:指相提并论。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25、相提并论 [ xiāng tí bìng lùn ]
释义: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27、心同止水 [ xīn rú zhǐ shuǐ ]
释义: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
出处:唐·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诗:“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潇洒疏朝市, 不要崎岖隐姓名。”
28、仰不愧天 [ yǎng bù kuì tiān ]
释义:抬头仰望,对天无愧。指没有做过坏事,问心无愧。
出处:《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9、月下花前 [ yuè xià huā qián ]
释义: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出处:唐·白居易《老病》诗:“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30、营营苟苟 [ yíng yíng gǒu gǒu ]
释义:形容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
出处:李大钊《现在与未来》:“就是那最时髦的政客,成日价营营苟苟,忙个不了……又那个不是为他将来的物质生活作预备呢?”
形容混合的成语是什么(43个)
••阅读 2843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海的女儿成语是什么
精卫填海
像诗又像对联的成语是什么
拔刀相助,不成方圆,过五关斩六将,海纳百川,户枢不蠹,计上心来,决胜千里,流水不腐,流水无情,路见不平,日久见人心,一夫当关,运筹帷幄
形容相反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北辙南辕,北辕适楚,背道而驰,戴盆望天,东趋西步,反其道而行之,反其意而用之,光明磊落,含笑九泉,极则必反,救经引足,屡试不爽,菩萨心肠,蛇蝎心肠,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万人空巷,扬镳分路,心怀叵测,分道扬镳,相背而行
原来什么就是什么的成语
别来无恙,守常不变,一如既往,一成不变,一蹴而就,依然如故,依然故我,原封不动
人生是什么的优美成语
老骥伏枥,塞翁失马,随波逐流,坐以待毙
雨后是什么样子的成语
虹销雨霁,雨后春笋,雨散云收,雨过天青,雨过天晴
态度不好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不冷不热,草草了事,道貌岸然,敷衍了事,含糊不清,含糊其词,厚颜无耻,尖酸刻薄,见利忘义,拒人千里,冷嘲热讽,冷若冰霜,两面三刀,卖国求荣,贪生怕死,忘恩负义,嫌贫爱富,笑里藏刀,阳奉阴违
心理活动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勃然大怒,步履艰难,沉吟不决,诚惶诚恐,迟疑不决,大惊失色,大摇大摆,大步流星,道听途说,电光石火,东奔西窜,东张西望,飞檐走壁,风驰电掣,横冲直撞,哄堂大笑,狐疑不决,虎视眈眈,魂飞魄散,挤眉弄眼,健步如飞,惊心动魄,精神抖擞,精神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