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言成章 [ chū yán chéng zhāng ]
释义: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2、对答如流 [ duì dá rú liú ]
释义: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出处:《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
3、寒来暑往 [ hán lái shǔ wǎng ]
释义: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
出处:《周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4、秋收冬藏 [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释义: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5、日试万言 [ rì shì wàn yán ]
释义: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6、脱口而出 [ tuō kǒu ér chū ]
释义:不经考虑,随口说出。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八回:“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
7、文不加点 [ wén bù jiā diǎn ]
释义: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8、一气呵成 [ yī qì hē chéng ]
释义: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9、倚马可待 [ yǐ mǎ kě dài ]
释义: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10、有口无心 [ yǒu kǒu wú xīn ]
释义:嘴上说了,心里可没那样想。指不是有心说的。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序》:“总属有口无心,安用设身处地。”
11、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释义: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12、妙手偶得 [ miào shǒu ǒu dé ]
释义: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出处:宋·陆游《文章》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13、下笔千言 [ xià bǐ qiān yán ]
释义: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出处:宋·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14、操翰成章 [ cāo hàn chéng zhāng ]
释义: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处:《三国志·魏书·徐幹传》:“幹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幹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
15、文思敏捷 [ wén sī mǐn jié ]
释义:以前一般指人能出口成章,主要用在文学方面的。现基本上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
16、思若涌泉 [ sī ruò yǒng quán ]
释义:思:思绪,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强记冶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形容绝妙的文思或词语的词语(1个)
- 孟嘉落帽孟嘉:东晋时大将军恒温的参军。形容才思敏捷,洒脱有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