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哀毁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释义: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2、弊车羸马 [ bì chē léi mǎ ]
释义: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出处:《三国志·吴书·刘繇传》注引《续汉书》:“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
3、残缺不全 [ cán quē bù quán ]
释义:残:残破;缺:缺少;全:完整。残破、缺少,很不完全。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4、岛瘦郊寒 [ dǎo shòu jiāo hán ]
释义:岛、郊:指唐代诗人贾岛和孟郊。贾岛、孟郊的诗中多凄苦哀婉之词,故以此指他们的诗歌和风格。亦形容与贾孟相类似诗文的风格与意
出处:宋·朱熹《次韵谢刘仲行惠笋》:“君诗高处古无师,岛瘦郊寒讵足差。”
5、骨瘦如柴 [ gǔ shòu rú chái ]
释义:形容消瘦到极点。
出处:宋·陆佃《埤雅·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瘦,故谓之豺。”
6、胡肥锺瘦 [ hú féi zhōng shòu ]
释义:胡:三国时的胡昭;锺:三国时的锺繇。胡昭的字体肥,锺繇的字体瘦。形容书法各擅其美。
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三国魏刘德升字君嗣,以造行书擅名,胡昭、锺繇并师其法,而胡书体肥,锺书体瘦,亦各有君嗣之美。”
7、鸡骨支床 [ jī gǔ zhī chuáng ]
释义: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8、瘠己肥人 [ jí jǐ féi rén ]
释义:瘠:瘦,引申为约束;肥:胖,引申为宽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出处:《宋史·赵善俊传》:“僚属争言用度将不足,善俊曰:‘吾将瘠己肥人。’”
9、瘠人肥己 [ jí rén féi jǐ ]
释义:瘠:瘦,引申为悭吝;肥:胖,引申为贪婪。对待别人很吝啬,而自己却很贪婪。
出处:明·屠隆《昙花记·冥司断案》:“众生多犯悭贪谋夺强占,瘠人肥己,毫厘不舍,共若干起。”
10、拣精择肥 [ jiǎn jīng zé féi ]
释义:拣:挑选。精:瘦肉。肥:肥肉。比喻过分挑剔。
出处:清·李渔《风筝误·糊鹞》:“又不要他花钱费钞,他偏会得拣精择肥。”
11、郊寒岛瘦 [ jiāo hán dǎo shòu ]
释义: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
出处:宋·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12、鸠形鹄面 [ jiū xíng hú miàn ]
释义: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出处:《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13、宽以待人 [ kuān yǐ dài rén ]
释义: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14、绿肥红瘦 [ lǜ féi hóng shòu ]
释义: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出处:宋·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5、鸟面鹄形 [ niǎo miàn hú xíng ]
释义: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出处:《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16、皮里抽肉 [ pí lǐ chōu ròu ]
释义:形容身体变瘦。
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你觑我皮里抽肉,你休问我可怎生骨岩岩脸儿黄瘦。”
17、人穷志短 [ rén qióng zhì duǎn ]
释义:穷:困厄;短:短小。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一回:“所谓人穷志短,我那里敢和他较量,只索避了。”
18、弱不胜衣 [ ruò bù shèng yī ]
释义: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出处:《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19、瘦骨嶙峋 [ shòu gǔ lí xún ]
释义: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八章:“秀苇看见一个光着上身、瘦骨嶙峋的童工,提着一簸箕的泥灰,在一条悬空吊着的跳板上,吃力的走着。”
20、瘦骨伶仃 [ shòu gǔ líng dīng ]
释义: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亦作“瘦骨零丁”。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六章:“这牢房比较大点、亮点,里面关着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头儿。”
21、香消玉减 [ xiāng xiāo yù jiǎn ]
释义:比喻美女日渐消瘦。
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则为他粉悴胭憔,端的是香消也那玉减。”
22、兄肥弟瘦 [ xiōng féi dì shòu ]
释义:旧喻兄弟相爱,临难争死。
出处:《后汉书·赵孝传》:“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
23、燕瘦环肥 [ yàn shòu huán féi ]
释义:形容女子体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
出处: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24、越瘦秦肥 [ yuè shòu qín féi ]
释义:比喻痛痒与己无关。
出处:唐·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25、槁项黄馘 [ gǎo xiàng huáng xù ]
释义:杭:枯干;项:颈项;馘:脸。颈项枯瘦,面色苍黄。形容不健康的容貌。
出处:《庄子·列御寇》:“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26、革带移孔 [ gé dài yí kǒng ]
释义: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
出处:《南史·沈约传》:“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27、马瘦毛长 [ mǎ shòu máo cháng ]
释义: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五祖法演禅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人贫智短,马瘦毛长。”
28、面黄肌瘦 [ miàn huáng jī shòu ]
释义: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哥也,你这般面黄肌廋,怎生赢的人也。”
29、挑肥拣瘦 [ tiāo féi jiǎn shòu ]
释义:挑、拣:选择;肥:肥肉;瘦:瘦肉。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
30、病骨支离 [ bìng gǔ zhī lí ]
释义: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出处:宋·陆游《病起书怀》诗:“病骨支离纱帽宽。”
形容长得很瘦的词语(1个)
- 浮生六记笔记。清代沈复著。六卷。系作者在嘉庆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六部分。后两记已佚。主要记叙作者与其妻陈芸的家庭生活,其间悲欢离合,写得朴素真挚,凄恻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