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也正名 [ bì yě zhèng míng ]
释义: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出处:《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2、以礼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释义: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3、赐茅授土 [ cì máo shòu tǔ ]
释义: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4、恭而有礼 [ gōng ér yǒu lǐ ]
释义: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5、举案齐眉 [ jǔ àn qí méi ]
释义: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6、矩步方行 [ jǔ bù fāng xíng ]
释义: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这样先生,渐不能矩步方行,不过东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7、礼尚往来 [ lǐ shàng wǎng lái ]
释义: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出处:《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8、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释义: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9、礼为情貌 [ lǐ wéi qíng mào ]
释义: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
10、屈尊就卑 [ qū zūn jiù bēi ]
释义: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
11、缛礼烦仪 [ rù lǐ fán yí ]
释义:指烦琐的礼仪。
出处:明·唐顺之《与王尧衢书》:“其于尘俗奔走、缛礼烦仪之事,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
12、识礼知书 [ shí lǐ zhī shū ]
释义: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属,寂没入官,姓木名难儿,温柔贤淑,识礼知书,兼通数学。”
13、五体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释义: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14、相敬如宾 [ xiāng jìng rú bīn ]
释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 之,敬 ,相待如宾。”
15、心到神知 [ xīn dào shén zhī ]
释义:旧时指只诚心敬神,就用不到烦琐的礼仪。比喻对人表示钦佩,不必有什么虚文浮礼。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太太们这么一说,就叫做‘心到神知’了。”
16、知书达礼 [ zhī shū dá lǐ ]
释义: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17、彬彬有礼 [ bīn bīn yǒu lǐ ]
释义: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18、泣血稽颡 [ qì xuè jī sǎng ]
释义: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触地。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
出处:巴金《家》:“虽然讣闻上说过‘寝苫枕块’,‘泣血稽颡’的话,但是他们整天躲在灵帏里,既不需要哭,又不必出来答礼。”
19、通书达礼 [ tōng shū dá lǐ ]
释义:指通诗书,懂礼仪。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20、通文达礼 [ tōng wén dá lǐ ]
释义:指有学问懂礼仪。
出处: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21、与人为善 [ yǔ rén wéi shàn ]
释义: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2、衣冠礼乐 [ yī guàn lǐ lè ]
释义: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出处: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23、程门立雪 [ chéng mén lì xuě ]
释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24、父慈子孝 [ fù cí zǐ xiào ]
释义: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25、互为表里 [ hù wéi biǎo lǐ ]
释义:表:外部;里:里部。互相之间是表与里的关系。指相辅相成,相互转化。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董允传》:“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为表里。”
26、来而不往非礼也 [ lái ér bù wǎng fēi lǐ yě ]
释义: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出处:《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27、礼仪之邦 [ lǐ yí zhī bāng ]
释义: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28、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释义: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29、轻薄无礼 [ qīng báo wú lǐ ]
释义: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出处:明·叶宪祖《鸾鎞记》:“那温庭筠这等轻薄无礼,小人也为着一事,丞相爷差去见他,倒被他呵叱了一场。”
30、推心置腹 [ tuī xīn zhì fù ]
释义: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形容礼仪的成语一段话(33个)
••阅读 4120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形容一段时间内很忙碌的成语
安土重迁,案牍劳形,案牍之劳,案无留牍,熬油费火,饱食终日,波波碌碌,不可开交,不辞辛劳,成千上万,刺促不休,得过且过,东奔西走,东征西讨,斗鸡走狗,发愤忘食,废寝忘食,焚膏继晷,风尘仆仆,风尘碌碌,风风火火,旰食宵衣,汲汲忙忙,鸡鸣而起,…
形容认识一段时间的成语
古往今来,今来古往,年复一年,三年五载,一年半载,一来二去
形容一段记忆很深刻的成语
博大精深,记忆犹新,加官进爵,刊心刻骨,刻骨铭心,铭心刻骨,铭刻心骨,没齿不忘,清清楚楚,言犹在耳,历历在目
形容一段时间很美好的成语
别有风味,不朽之芳,才貌双全,才高八斗,阐扬光大,长绳系景,长绳系日,乘鸾跨凤,葱葱郁郁,楚楚动人,春去秋来,春光明媚,春宵一刻,大名鼎鼎,大块文章,大好山河,大好河山,大展宏图,大显神通,大煞风趣,大获全胜,大鱼大肉,德荣兼备,独擅其美,…
成语形容一段有意义
必不可少,笔下生花,博学多才,才高八斗,尺壁寸阴,臭名远扬,出口成章,出类拔萃,出神入化,大书特书,动地惊天,非同儿戏,高义薄云,高义薄云天,顾名思义,酣畅淋漓,鸿毛泰山,混为一谈,嘉言懿行,金玉之言,惊天动地,举足轻重,慨当以慷,淋漓尽致…
形容一段经历的成语是什么
百战不殆,半丝半缕,饱经忧患,饱经风雨,饱经世变,饱经沧桑,饱经霜雪,备尝艰苦,备尝辛苦,不经世故,不负众望,曾经沧海,长途跋涉,重温旧梦,地老天荒,多历年所,放在眼里,丰功伟绩,风雨同舟,功成名就,航海梯山,患难之交,艰难困苦,劫后余生,…
形容对一段感情失望到极点的成语
哀莫大于心死,大失所望,披发入山,万念俱灰,心如死灰,心灰意冷,意懒心灰
形容礼仪好的成语
必也正名,不矜不伐,丑态百出,赐茅授土,互为表里,竭诚相待,敬贤礼士,敬贤爱士,矩步方行,礼仪之邦,礼为情貌,泣血稽颡,谦恭下士,谦虚谨慎,轻薄无礼,屈尊就卑,缛礼烦仪,识礼知书,通书达礼,通文达礼,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心到神知,虚文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