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安稳稳 [ ān ān wěn wěn ]
释义: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2、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释义: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3、触目惊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释义: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4、擦拳磨掌 [ cā quán mó zhǎng ]
释义: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
5、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6、担惊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7、胆大包天 [ dǎn dà bāo tiān ]
释义:形容胆子极大。
出处:唐 刘叉《自问》:“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8、胆大妄为 [ dǎn dà wàng wéi ]
释义:妄为:胡搞,乱做。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说他擅卖矿产,胆大妄为,请旨拿交刑部治罪。”
9、胆破心寒 [ dǎn pò xīn hán ]
释义: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
出处:胆破心寒,比敌人慑伏之状。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武职》
10、胆小怕事 [ dǎn xiǎo pà shì ]
释义: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11、胆小如鼠 [ dǎn xiǎo rú shǔ ]
释义: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12、胆战心寒 [ dǎn zhàn xīn hán ]
释义: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13、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14、低三下四 [ dī sān xià sì ]
释义: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
15、低声下气 [ dī shēng xià qì ]
释义: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16、低首下心 [ dī shǒu xià xīn ]
释义: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出处:唐·韩愈《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17、胆小如豆 [ dǎn xiǎo rú dòu ]
释义:极言胆子小。
出处:《黑籍冤魂》第六回:“可笑我们中国的官员,胆小如豆,莫说见着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惊得发慌,就是见了一个没辫子的光棍,手里提着一根赶狗棒,也要害怕起来。”
18、胆小如鼷 [ dǎn xiǎo rú xī ]
释义: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19、胆战心慌 [ dǎn zhàn xīn huāng ]
释义: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
20、担惊受恐 [ dān jīng shòu kǒng ]
释义: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21、吊胆提心 [ diào dǎn tí xīn ]
释义: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22、肤粟股栗 [ fū sù gǔ lì ]
释义: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23、股战而栗 [ gǔ zhàn ér lì ]
释义: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惧异常。
出处:《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它语。”
24、洪水猛兽 [ hóng shuǐ měng shòu ]
释义:猛兽:残食人畜的野兽。比喻极大的祸害。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25、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释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26、魂飞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释义: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27、浑身是胆 [ hún shēn shì dǎn ]
释义: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28、魂亡魄失 [ hún wáng pò shī ]
释义:魂、魄:即迷信所说的灵魂。形容万分惊恐,不知所措;有时也指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
出处:汉·杨雄《羽猎赋》:“魂亡魄失。”
29、魂不附体 [ hún bù fù tǐ ]
释义: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出处:元·乔梦符《金钱记》第一折:“使小生魂不附体。”
30、惶惶不安 [ huáng huáng bù ān ]
释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形容毫不胆怯的成语(142个)
••阅读 2195
形容毫不胆怯的词语(4个)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形容胆怯或害怕的成语
安安稳稳,暴风骤雨,不知所措,擦拳磨掌,诚惶诚恐,吃硬不吃软,触目惊心,喘月吴牛,从容就义,大惊失色,怛然失色,担惊受怕,担惊受恐,担惊忍怕,胆大包天,胆大如斗,胆小如豆,胆战心寒,胆小如鼠,胆小怕事,胆战心摇,胆小如鼷,胆战心慌,胆破心寒…
形容在危险关头毫不惧怕的成语
扯鼓夺旗,赤胆忠心,冲锋陷阵,唇枪舌剑,从容不迫,大勇若怯,大智大勇,蹈锋饮血,奋不顾身,和睦相处,兼人之勇,见义勇为,精忠报国,鞠躬尽瘁,口若悬河,临危不乱,临危不惧,临难不惧,马革裹尸,宁死不屈,匹马一麾,破釜沉舟,怯防勇战,群威群胆,…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的成语
不可动摇,长痛不如短痛,抽刀断丝,大刀阔斧,断然处置,风驰电掣,干净利落,干净利索,干脆利落,毫不含糊,毫不犹豫,毫不迟疑,截铁斩钉,紧要关头,快刀斩乱麻,雷厉风行,爽心悦目,说一不二,突然袭击,脱口而出,细针密线,心口如一,一刀两断,一言…
形容胆怯
担惊受怕,胆小如鼠,胆小怕事,胆小如鼷,规规矩矩,老实巴交,懦弱无能,怕风怯雨,怕痛怕痒,怯声怯气,软弱无能,鼠首偾事,缩头缩脑,缩手缩脚,缩头缩颈,探头缩脑,贪生怕死,唯唯诺诺,唯唯否否,畏缩不前,畏首畏尾,羊质虎皮,战战兢兢,胆战心惊
形容人做事端庄严谨毫不马虎的成语是
草率从事,草率收兵,草草收兵,草草率率,草率将事,草间求活,粗心大气,粗制滥造,粗心大意,丢三忘四,丢三拉四,敷衍了事,敷衍搪塞,急急忙忙,矜持不苟,开柙出虎,潦草塞责,龙争虎战,龙跳虎卧,马马虎虎,石庆数马,偷工减料,无诤三昧,稀里马虎,…
形容对一件事毫不在意的成语
不以为意,不慌不忙,处之晏然,处之怡然,处之夷然,从容不迫,从容自若,淡然置之,当耳边风,方寸不乱,拱揖指挥,毫不关心,毫不在意,坏人坏事,举止自若,了无遽容,满不在乎,面不改容,轻裘缓辔,轻裘缓带,如无其事,如泣草芥,若无其事,神色不动,…
形容对某事毫不在意的成语
安之若固,不以为意,不慌不忙,淡然置之,当耳旁风,当耳边风,付之一哂,付之一笑,付诸一笑,毫不介怀,毫不介意,毫不在乎,毫不关心,毫不犹豫,毫不在意,计不旋踵,临渊羡鱼,满不在乎,拿定主意,如泣草芥,若无其事,视富如贫,泰然处之,泰然居之,…
形容保持庄严的态度毫不马虎的成语
掉以轻心,敷衍了事,矜持不苟,谨小慎微,一本正经,郑重其事,一丝不苟,一板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