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十不

 [  shí bú  ]

基本释义

  • shí bú
  • ㄕˊ ㄅㄨˋ
  • 十不
  • fg i

词典解释

⒈  《宋史·选举志一》:“是年,诸州所荐士数益多,乃约周·显德之制,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纰缪’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此谓考官于经义不通的试卷上批一“不”字,积批语之数,而有“十不”、“九不”的说法。

引证解释

⒈  此谓考官于经义不通的试卷上批一“不”字,积批语之数,而有“十不”、“九不”的说法。此谓考官于经义不通的试卷上批一“不”字,积批语之数,而有“十不”、“九不”的说法。

《宋史·选举志一》:“是年,诸州所荐士数益多,乃约 周 显德 之制,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十不』(shi|bu|)同音词

    • 驶步1.疾行。 2.驶卒。俗名急足。
    • 十布1.王莽时铸造的十种钱币的合称。其名为: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见《汉书.食货志下》。
    • 十部1.见"十部从事"。
    • 尸布1.棺材、柩车或坟墓上覆盖的厚布。
    • 石步1.水边石级。 2.置于溪流小河中供人渡涉的踏脚石。
    • 筮卜1.以蓍草占卜休咎之术。
    • 失步1.谓该去而没有去成。 2.乱了步伐。 3.畏避不前。 4.失其故步。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语本《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诗逋1.诗债。
    • 史部也称“乙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部的第二部。收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隋书·经籍志》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十三类。《四库全书》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 市布1.一种质地比较细密的平纹棉布。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