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阅读 846
基本释义
- wù xiànɡ
- ㄨˋ ㄒ一ㄤˋ
- 物象
- cq qke
- 名词
词典解释
⒈ 外界事物。
⒉ 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⒊ 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⒋ 景物,风景。
⒌ 物候现象。
引证解释
⒈ 外界事物。
引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⒉ 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引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
《文献通考·经籍九》:“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⒊ 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引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⒋ 景物,风景。
引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⒌ 物候现象。
引《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物象』(wu|xiang|)同音词
- 午香1.旧俗阴历五月每日中午用以祭祀的香。
- 午饷1.午饭。
- 物相又称“物态”。一般指物质分子的聚集状态,是实物存在的形式。通常实物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在特定条件下存在的等离子态称为“物质第四态”;在超高压、超高温下的物质状态称为“物质第五态”;在极低温度下还存在“超导态”、“超流态”。
- 物像1.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小孔或受到反射﹑折射后形成的像。
- 五相1.指唐代裴垍﹑王涯﹑杜元颖﹑崔群和李绛五宰相。
- 五香1.木名。即青木香。
2.指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五种调味香料。
3.指都梁﹑郁金﹑丘隆﹑附子﹑安息五种香料。阴历四月八日释迦诞辰用以溶水浴佛。
- 乌巷1."乌衣巷"的省称。
- 无相1.无人扶助。
2.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
3.没有福相。
- 无响1.见"无向"。
- 无想1.无所思念。
2.佛教语。为有部和法相宗心不相应行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