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瓓珊

 [  làn shān  ]

基本释义

  • làn shān
  • ㄌㄢˋ ㄕㄢ
  • 瓓珊
  • gusl gmm

词典解释

⒈  消歇,消沉。

⒉  犹阑干。纵横貌。

⒊  玉佩声。

引证解释

⒈  消歇,消沉。

五代 王周 《春答》诗:“花枝千万趁春开,三月瓓珊即自回。”
元 曾瑞 《喜春来·闺怨》曲:“当时欢喜言盟誓,今日瓓珊説是非。”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疑迷》:“意瓓珊,几度荒茶饭,坐起惟长叹。”

⒉  犹阑干。纵横貌。

元 庾天锡 《蟾宫曲》曲:“滕王 高阁江干,佩玉鸣鸞,歌舞瓓珊。”
元 杨载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诗:“緑林遗我恨,回首泪瓓珊。”

⒊  玉佩声。

宋 赵长卿 《眼儿媚》词:“佳人环珮玉瓓珊,作恶探花还。”
元 方回 《吊鹤赋》:“乌帽瀟洒,玉佩瓓珊。”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瓓珊』(lan|shan|)同音词

    • 蓝衫1.旧时八品﹑九品小官所穿的服装。 2.明清生员所穿服装。
    • 栏栅1.用竹木条或铁条等做成的类似篱笆的防护物。
    • 阑山1.消沉。
    • 阑删1.衰减。
    • 阑珊〈书〉将尽;衰落:春意~ㄧ意兴~。
    • 阑跚1.残;将尽。
    • 褴襂1.破烂的衣衫。亦形容破落下垂的样子。襂,同"衫"。
    • 襕衫1.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其制始于北周,后世沿袭,明清时为秀才举人公服。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