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避嫌

 [  bì xián  ]

基本释义

  • bì xián
  • ㄅ一ˋ ㄒ一ㄢˊ
  • 避嫌
  • nk vu
  • 动词

词典解释

⒈  避开嫌疑。

avoid arousing suspicion;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避慊”。避免嫌疑。

《汉书·赵充国传》:“虽亡尺寸之功,媮得避慊之便,而亡后咎餘责。”
颜师古 注:“慊亦嫌字。”
《汉书·冯野王传》:“上繇下第而用 谭(张谭 ),越次避嫌不用 野王,以昭仪兄故也。”
唐 权德舆 《送别沅汎》诗:“废业固相受,避嫌诚自私。”
冯梦龙 《万事足·封荫团圆》:“且喜孩儿 凤仪、凤羽 俱已长成,学业有就,只我相公避嫌,不肯放他应试。”
巴金 《家》三十:“同时为了避嫌起见,姑母还劝他不要常常来看 琴。”

国语辞典解释

⒈  为了怕惹人怀疑而预先避开,不参与其事。

《汉书·卷七九·冯奉世传》:「上繇下第而用谭,越次避嫌不用野王,以昭仪兄故也。」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范近闻皇叔失偶,有一门好亲,故不避嫌,特来作媒。」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英语翻译

    to avoid arousing suspicion

    德语翻译

    éviter de donner prise aux soupçons

    词语拆字

    『避嫌』(bi|xian|)同音词

    • 逼限1.强迫限定。
    • 鄙县1.边鄙小县。
    • 诐憸1.指谄佞奸邪的世俗之论。
    • 币献1.贡献礼物。
    • 必先1.唐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有推敬之意。 2.以称下第的同人。
    • 毕现1.全部显露;毕真。
    • 碧鲜1.青翠鲜润的颜色。 2.语出晋左思《吴都赋》:"檀栾婵娟,玉润碧鲜。"原用以形容竹的色泽。后因以"碧鲜"为竹的别名。
    • 碧藓1.青苔。 2.指绿竹。 3.喻霉斑。
    • 蔽贤1.埋没贤能的人。
    • 避贤1.犹让贤。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