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武举

 [  wǔ jǔ  ]

基本释义

  • wǔ jǔ
  • ㄨˇ ㄐㄨˇ
  • 武舉
  • gah igwg

词典解释

⒈  指武举人,明代各省武生在省城乡试,考中的叫武举人。

武举黄略守东门。——邵长蘅《青门剩稿》

military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imperial provincial examination;

引证解释

⒈  指科举制度中的武科。

《新唐书·选举志上》:“﹝ 武后 ﹞ 长安 二年,始制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
《水浒传》第十二回:“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⒉  见“武举人”。

国语辞典解释

⒈  武科乡试中式的人。

《宋史·卷九·仁宗本纪一》:「乙巳,亲试书判拔萃科及武举人。」

⒉  科举制度中的武科。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
《水浒传·第一二回》:「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武举』(wu|ju|)同音词

    • 毋句1.传说中的古代造磬人。毋,也写作"无"。
    • 五局1.唐代内侍省所辖的五个机构: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
    • 五剧1.谓数道交错。
    • 无据1.没有依据或证据。 2.无所依凭。
    • 洿沮1.低洼湿地。
    • 迕拒1.违逆;隔阂。
    • 武具1.军事器具;武器。
    • 武剧1.以武功为主的戏。亦以喻战争场面。
    • 侮剧1.轻慢戏弄。
    • 舞局1.舞会。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