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潜龙

 [  qián lónɡ  ]

基本释义

  • qián lónɡ
  • ㄑ一ㄢˊ ㄌㄨㄥˊ
  • 潛龍
  • iggj dx

词典解释

⒈  谓阳气潜藏。

⒉  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

⒊  比喻贤才失时不遇。

引证解释

⒈  谓阳气潜藏。

《易·乾》:“初九,潜龙勿用。”
李鼎祚 集解引 马融 曰:“物莫大於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始动於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长生术,初九秘潜龙。慎勿从高宜作客,丹田流注气交通。”

⒉  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食举歌》:“瑞徵辟,应嘉钟,舞云凤,跃潜龙。”
《旧唐书·文苑传上·谢偃》:“勿忘潜龙之初,当怀布衣之始。”
《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昔 太祖武皇帝,创立基业,本欲立 陈思王 子建 为社稷主;不幸奸谗交集,岁久潜龙。”

⒊  比喻贤才失时不遇。

《后汉书·马融传》:“聘畎亩之羣雅,宗重渊之潜龙。”
李贤 注:“潜龙,喻贤人隐也。”
清 顾炎武 《送李生南归寄戴笠王锡阐二高士》诗:“潜龙犹在水,别鹤已来 秦。”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咏到潜龙字字悽,那堪重赋井中泥。”

国语辞典解释

⒈  潜伏隐藏的龙。比喻隐而未显的圣人或遭时不遇的英雄。

《易经·乾卦·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昔太祖武皇帝,创立基业,本欲立陈思王子建为社稷主;不幸奸谗交集,岁久潜龙。」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潜龙』(qian|long|)同音词

    • 阡陇1.田间高地。
    • 钱龙1.传说中的一种龙。 2.指结成龙形的钱串。参见"钱龙宴"。 3.财神。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