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无得

 [  wú dé  ]

基本释义

  • wú dé
  • ㄨˊ ˙ㄉㄜ
  • 無得
  • fq tj

词典解释

⒈  犹无从。

⒉  犹不许,不准。

⒊  未能得以。

⒋  无所得。

引证解释

⒈  犹无从。得,一本作“德”。参见“无从”。

《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邢昺 疏:“三让之美,皆隐蔽不著,故人无得而称焉。”

⒉  犹不许,不准。

《商君书·垦令》:“无得为罪人请於吏而饟食之。”
《汉书·朱博传》:“积受取一钱以上,无得有所匿。欺谩半言,断头矣!”

⒊  未能得以。

《宋史·胡松年传》:“﹝ 张敌万 ﹞向在 淮南 诱敌深入,步骑四集,悉陷於淖,无得解者, 金 人至今胆落。”

⒋  无所得。

《吕氏春秋·君守》:“君也者以无赏为赏,以无得为得者也。”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无得』(wu|de|)同音词

    • 武德1.武道。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如平定祸乱等。 2.指《武德舞》。
    • 伍的1.方言。等等;之类;什么的。
    • 无德1.谓言行不合社会的准则和规范;没有德行。 2.指无德行之人。 3.不用感恩。 4.见"无德而称"。 5.见"无得"。
    • 五德1.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2.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温﹑良﹑恭﹑俭﹑让。 3.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智﹑信﹑仁﹑勇﹑严。 4.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 5.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6.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 7.东﹑西﹑南﹑北﹑中五方种的五色谷物。
    • 污德1.卑污的品行。
    • 兀得1.见"兀的"。
    • 兀的也作“兀底”。①代词。犹言“这”:瞧他兀的模样。 ②助词。表示严肃或惊异的语气:仆人来报,兀的那个平章到来也。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