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证引

 [  zhènɡ yǐn  ]

基本释义

  • zhènɡ yǐn
  • ㄓㄥˋ 一ㄣˇ
  • 證引
  • yg xh

词典解释

⒈  谓举证和攀引他人。

⒉  犹引证。

引证解释

⒈  谓举证和攀引他人。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 楚 狱连年不断,囚相证引,坐繫者甚众。”
《晋书·嵇康传》:“后 安 为兄所枉诉,以事繫狱,辞相证引,遂復收 康。”

⒉  犹引证。

《北齐书·邢邵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 邵 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唐 杜牧 《唐故淮南支使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杜君墓志铭》:“君安泰自如,令人旁读十三代史书,一闻不遗。客来与之议论证引,听者忘去。”

国语辞典解释

⒈  说明事实所援引的证据。

《北史·卷四三·刑峦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就,证引该洽。」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证引』(zheng|yin|)同音词

    • 蒸禋1.祭祀。
    • 争引1.援引事例以谏诤。争,通"诤"。
    • 征音1.指宫﹑商﹑角﹑征﹑羽五音中的征音级。
    • 征吟1.征夫的歌。
    • 征引1.征召任用。 2.引用;引证。
    • 正音1.纯正的乐声;雅正的乐声。 2.指雅正之诗什。 3.标准语音。 4.字的本音。区别于借读音和转读音。 5.矫正语音。
    • 正印1.犹正宗。 2.明制,某些重要官职(如御史)铸有二印。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谓之"副印";其一藏于内府,谓之"正印"。有事则受"正印"而出,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 3.正方形的官印。清制,自布政使至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均用正印,故府州县官又称正印或正印官。
    • 证因1.证知因果。
    • 证印1. 即“印证”。证明。如:无与为证印者矣。——清·袁枚《祭妹文》。
    • 诤引1.直言规劝和引导。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