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律仪

 [  lǜ yí  ]

基本释义

  • lǜ yí
  • ㄌㄩˋ 一ˊ
  • 律儀
  • tvg wyr

词典解释

⒈  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

⒉  法律和礼节。

引证解释

⒈  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

《大乘义章》卷十:“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説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经教律仪,既遵 印度,诸习学者,即其文而翫之。戒行律仪,洁清勤励。”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故如 美洲 之摩门, 印度 之溼婆韦纽, 西藏 之莲华生教,专以不律仪为务者,无足论矣。”

⒉  法律的礼节。

《镜花缘》第二二回:“如今腹中只剩几段‘大 唐 律仪注单’,还有许多买办账。你要考他律例算盘,倒是熟的。”

国语辞典解释

⒈  佛教的戒律和威仪。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爰自入道,衣无絮帛,斋无盐酪,非律仪禅理,口无所言。」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律仪』(lv|yi|)同音词

    • 律义1.疏解律令的意义。宋时一度为考试科目之一。
    • 虑忆1.忧虑,挂念。
    • 虑佚1.谓思虑放荡失当。
    • 率义1.行义。
    • 率易1.率直平易。 2.轻率,随便。 3.浅显易懂。
    • 率诣1.犹放达。
    • 率意1.悉心尽意。 2.随意;轻率。 3.肆意。 4.直率,按照本意。
    • 率臆1.随意;凭主观想象。
    • 履义1.躬行正义。
    • 緑衣1.《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相传此系卫庄姜伤己之诗。古人以黄为正色,绿为间色,间色为衣,黄色为里,比喻尊卑倒置,贵贱失所。后因以"緑衣"为正室失位的典故。 2.指非正色的下等服色。汉扬雄《法言.吾子》:"緑衣三百,色如之何矣;纻絮三千,寒如之何矣。"李轨注:"緑衣虽有三百领,色杂不可入宗庙。"《新唐书.肃宗七女传》:"阿布思之妻隶掖庭,帝宴,使衣緑衣为倡。"后因以"緑衣"为婢妾等人的代称。 3.唐制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明制八品﹑九品着绿袍。见《新唐书.车服志》﹑《明会典.冠服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