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搢笏

 [  jìn hù  ]

基本释义

  • jìn hù
  • ㄐ一ㄣˋ ㄏㄨˋ
  • 搢笏
  • rgoj tqr

词典解释

⒈  亦作“搢忽”。

⒉  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⒊  引申指朝见。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搢忽”。

⒉  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穀梁传·僖公三年》:“阳穀 之会, 桓公 委端搢笏而朝诸侯。”
范宁 注:“搢,插也。笏,所以记事也。”
《墨子·公孟》:“公孟子 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 子墨子。”
毕沅 校注:“忽即笏字。”
《穆天子传》卷一:“天子大服,冕褘帗带,搢曶夹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新乐 初受封,搢笏登天廷。”

⒊  引申指朝见。

明 董谷 《碧里杂存·宝志公》:“圣祖 异焉,勅建 灵谷寺 ……命太常岁祭,行搢笏之礼焉。”

国语辞典解释

⒈  把笏版插在腰带上。

《新唐书·卷一二六·张九龄传》:「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搢笏』(jin|hu|)同音词

    • 搢忽1.见"搢笏"。
    • 搢曶1.见"搢笏"。
    • 谨户1.严守门户。
    • 谨护1.严密遮护。
    • 禁户1.宫门。指宫廷。
    • 禁护1.禁止与回护。
    • 金壶1.铜壶的美称。 2.黄金酒壶。 3.为酒壶之美称。
    • 金虎1.指西面方向。语出《淮南子.天文训》﹕"西方金也……其神为太白﹐有兽白虎。" 2.西方七宿的通称。 3.指金星和昴星。古人以为金星与昴宿相近系兵乱之象。 4.指太阳。 5.比喻国君所亲厚的小人。 6.器物上的虎形金属装饰。 7.指虎。 8.见"金虎台。" 9.见"金虎符"。
    • 金户1.指朱门豪富之家。 2.指从事淘金的人家。
    • 金瓠1.三国魏曹植《金瓠哀辞》序﹕"金瓠﹐予之首女﹐虽未能言﹐固以授色知心矣!生十九旬而夭折﹐乃作此辞。"后以"金瓠"喻夭折的爱女。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