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通议

 [  tōnɡ yì  ]

基本释义

  • tōnɡ yì
  • ㄊㄨㄥ 一ˋ
  • 通議
  • cep yyr

词典解释

⒈  犹通义。

⒉  共同商议。

引证解释

⒈  犹通义。参见“通义”。

汉 刘向 《说苑·奉使》:“夫杀人之使,絶人之谋,非古今通议也。”
《宋书·颜延之传》:“道者,赡富贵同贫贱,理固得而齐。自我丧之,未为通议。”
宋 苏轼 《缴楚建中户部侍郎词头状》:“七十致仕,古今通议。”

⒉  共同商议。

《后汉书·朱晖传》:“是时穀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於是詔诸尚书通议。”

国语辞典解释

⒈  议论能贯通。

如:「博学通议」。

⒉  共同议论。

《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于是诏诸尚书通议。」

⒊  职官名。清制文官正三品封通议大夫。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通议』(tong|yi|)同音词

    • 铜仪1.指铜制的候风地动仪。
    • 同一1.共一,合一;统一。 2.相同;同样。
    • 同义1.仁义或道义相同。 2.意义相同。 3.指同具义气者。
    • 同议1.一同商议。 2.特指中人,为双方介绍﹑作证之人。
    • 同异1.战国时名家惠施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 2.相同与不同。 3.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同于己与不同于己。 4.谓差异,不同。 5.异议。亦指立异议。 6.引申指有异志,叛乱。 7.指异于己的观点﹑见解。
    • 同役1.共事。谓一同参战。
    • 通一1.谓融通为一。
    • 通移1.亦作"通施"。 2.通货,货币。 3.谓转移,转化。
    • 通义1.普遍适用的道理与法则。 2.疏通大义。常用为书名,指概述性的著作,如:《白虎通义》;《文史通义》。
    • 通艺1.犹精通。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