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一断

 [  yí duàn  ]

基本释义

  • yí duàn
  • 一 ㄉㄨㄢˋ
  • 一斷
  • g on

词典解释

⒈  谓完全取决。一经断绝。佛家语。谓断一种烦恼即断一切烦恼。

引证解释

⒈  谓完全取决。

《史记·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
宋 陆九渊 《取二三策而已矣》:“然则於《武城》之篇,不惟其书之信而一断之以理,以何疑焉?”

⒉  一经断绝。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头一断,手不能取他人之头着之於颈。”
唐 聂夷中 《过比干墓》诗:“乾纲既一断,贤愚无二门。”

⒊  佛家语。谓断一种烦恼即断一切烦恼。

唐 卢延让 《赠僧》诗:“浮世浮华一断空,偶抛烦恼到莲宫。”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一断』(yi|duan|)同音词

    • 臆断1.凭臆测而下的决断。 2.主观地判断。
    • 一端1.指物件的一头。 2.指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面。 3.表布帛数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为一匹,一端为半匹,其长度相当于二丈。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数量。
    • 一短1.一个短处。
    • 异端指和正统思想对立的学说、派别、主张等:异端邪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议断1.论议裁断。
    • 疑端1.犹疑问;疑心。 2.致人怀疑的事由。
    • 意断1.主观武断。
    • 义断1.秉公断事。
    • 遗端1.犹遗绪。
    • 抑断1.阻绝。 2.敬慎。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