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吾庐

 [  wú lú  ]

基本释义

  • wú lú
  • ㄨˊ ㄌㄨˊ
  • 吾廬
  • gkf oyne

词典解释

⒈  我的屋舍。

引证解释

⒈  我的屋舍。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众鸟欣有託,吾亦爱吾庐。”
唐 白居易 《吾庐》诗:“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来侵身衰。”
元 张可久 《人月圆·三衢道中有怀会稽》曲:“不如归去, 香炉峰 下,吾爱吾庐。”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吾庐』(wu|lu|)同音词

    • 呜噜1.形容说话含糊不清。
    • 五纑1.黑色坚硬的中等土壤。
    • 五辂1.见"五路"。
    • 五鹿1.春秋时地名。(1)卫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杜预注:"五鹿,卫地。"(2)晋地。即五鹿墟,又名沙鹿。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相传穆天子东征曾舍于此。《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齐侯﹑卫侯救邯郸,围五鹿。"杜预注:"五鹿,晋邑。" 2.指西汉五鹿充宗。(1)《汉书.朱云传》载,充宗通晓梁立《易》。尝凭借权势与诸儒辩《易》,诸儒不敢与争,惟朱云多次将他驳倒。故时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后借指能言善辩的人。清王涛《赠
    • 五路1.亦作"五辂"。(1)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钓,樊缨九就,建大旗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文选.潘岳<藉田赋>》:"五辂鸣銮,九旗扬斾。"李善注:"《周礼》曰: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二曰金路,三曰象路,四曰革路,五曰木路。"(2)古代王后所乘的五种车子,即重翟﹑厌
    • 无禄1.犹不幸。 2.犹不禄。古代称士之死。亦泛指死亡。 3.没有俸禄。 4.指没有禄命,没有禄食的运数。
    • 无僇1.见"无廖"。
    • 物卢1.即屈卢。古代造弓矛的良匠名。后用以称良弓利矛。
    • 武露1.古时认为从露水降落的状态,可以推断国人的习性喜好。如降露布散,则人尚武,谓之武露;如降露凝沉,则人尚文,谓之文露。
    • 武録1.武举及第人的名册。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