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越绋

 [  yuè fú  ]

基本释义

  • yuè fú
  • ㄩㄝˋ ㄈㄨˊ
  • 越紼
  • fha xxj

词典解释

⒈  谓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天地社稷的典礼。绋,柩车之绳。

引证解释

⒈  谓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天地社稷的典礼。绋,柩车之绳。

《礼记·王制》:“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紼而行事。”
郑玄 注:“越,犹躐也。紼,輴车索。”
孔颖达 疏:“未葬之前,属紼於輴,以备火灾。今既祭天地社稷,须越躐此紼而往祭之,故云‘越紼’。云‘紼,輴车索’者,以停住之时,指其绳体则谓之紼,若在涂人挽而行之,则谓之引。”
《后汉书·礼仪志上》:“大丧,唯天郊越紼而斋。”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如有不虞,虽越紼无嫌。”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越绋』(yue|fu|)同音词

    • 乐府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宋郭茂倩搜辑汉魏以迄唐﹑五代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 乐府①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官署。始建于秦。汉武帝时规模扩大,除掌宫廷音乐外,兼采集民间音乐。 ②诗体名。本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世将魏晋至唐代可入乐的诗歌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所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为乐府。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可以歌唱,有时也称乐府。
    • 岳父1.妻子的父亲。
    • 月府1.即月宫。
    • 月斧1.修月之斧。神话传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故有此称。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 2.比喻尽文章能事。 3.斧名。刃口呈偃月形﹐故名。
    • 悦伏1.见"悦服"。
    • 悦服心悦诚服:百姓悦服|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
    • 悦附1.乐于归附。
    • 钺斧1.圆刃大斧。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