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 制舉
- tgm igwg
词典解释
⒈ 制订选拔贤才的方法。
⒉ 唐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称为“制举科”。简称“制举”或“制科”。宋代因之,如南宋绍兴年间开博学鸿词科。清代如康熙十七年、乾隆元年的两次博学鸿词科及清末的经济特科等,亦皆属制举性质。
⒊ 后皇帝殿试进士亦称“制举”。参阅清顾炎武《日知录·制科》。
引证解释
国语辞典解释
⒈ 制定选举人才的方法。
引《管子·宙合》:「钩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⒉ 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
引《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制举无常科,所以待天下之才杰,天子每亲策之。」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制举』(zhi|ju|)同音词
- 枝拘1.附着于枝。《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高诱注:"燕枝拘,言其着树如燕附枝也。"一说,木之曲枝,引申为屈曲。 2.喻拘困。
- 枝举1.枝条四举。比喻派生事物纷繁。
- 枝拒1.抵抗,抗拒。
- 雉腒1.干雉肉。
- 志局1.志气器量。
- 执据1.谓据理争论。 2.遵照;依据。
- 枳椇1.亦作"枳柜"。 2.落叶乔木。叶广卵形,边缘有锯齿。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果实味甘,可食。又称拐枣﹑金钩子﹑木珊瑚﹑鸡距子﹑枸。
- 枳句1.多曲的枳树。句,弯曲。
- 执拘1.拘捕;拘管。
- 只句1.一句话﹔个别文句。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