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只孙

 [  zhǐ sūn  ]

基本释义

  • zhǐ sūn
  • ㄓ ㄙㄨㄣ
  • 只孫
  • kw bi

词典解释

⒈  亦作“只逊”。

⒉  蒙语jisun(颜色)音译。元代内廷大宴时的官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只逊”。蒙语jisun(颜色)音译。 元 代内廷大宴时的官服。参阅 韩儒林 《元代诈马宴新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只孙宴服》:“只孙宴服者,贵臣见饗於天子则服之,今所赐絳衣是也。贯大珠以饰其肩背膺间。首服亦如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皇都杂记·只逊》:“在朝见下工部旨,造只逊八百副。皆不知只逊何物,后乃知为上直校鵞帽锦衣也。”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久慙衰病承貂珥,乍眩青红列只孙。”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只孙』(zhi|sun|)同音词

    • 枝孙1.支庶后裔。
    • 侄孙1.弟兄的孙子。
    • 致飧1.古代诸侯朝聘﹐入居宾馆后﹐主国向来宾赠送食品。
    • 致飱1.见"致飧"。
    • 质孙1.蒙语jisun译音。意为颜色。元代宫廷大宴,预宴者服装都是同样颜色,称"质孙"。《元史·舆服志一》:"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内庭大宴则服之。"清查慎行《渎山酒海歌》:"侍臣多着质孙衣,天子亲临诈马宴。"章炳麟《訄书·订礼俗》:"蒙古朝祭以冠幞,私燕以质孙。"一说,此词源于波斯语jashn,有节日﹑庆典和御赐服饰之意。参阅韩儒林《元代诈马宴新探》﹑叶奕良《关于<元史>中"质孙服"等的探讨》。
    • 稚孙1.亦作"稚孙"。 2.幼孙;小孙儿。
    • 稚笋1.亦作"稚笋"。 2.嫩笋。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