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黄芪

 [  huánɡ qí  ]

基本释义

  • huánɡ qí
  • ㄏㄨㄤˊ ㄑ一ˊ
  • 黃芪
  • amw aqa
  • 名词

词典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长圆形,有毛茸,开淡黄色小花。根可入药。

引证解释

⒈  即黄耆。参见“黄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耆》:“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

国语辞典解释

⒈  植物名。豆科黄耆属,灌木。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卵圆形。花于夏季之交,自叶腋抽梗,生总状花序,开淡黄绿色或淡紫色的花。荚果镰刀状、黑色扁平。根茎可入药,有利尿、补气等作用。也作「黄耆」。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黄芪』(huang|qi|)同音词

    • 荒弃1.见"荒弃"。
    • 皇戚1.皇家的亲戚。
    • 皇器1.指帝位。 2.大器;王佐之材。
    • 黄戚1.黄金装饰的斧子。
    • 黄漆1.漆的一种。光泽呈金黄色。
    • 黄耆1.药草名。多年生草本。夏季开花,黄色。根甚长,可入药。
    • 黄旗1.黄色的旗帜。古代军中用旗。 2.黄色的旗帜。指天子的仪仗之一。 3.古代指表示王气所在的祥瑞。
    • 黄绮1.汉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的合称。 2.黄色的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
    • 黄气1.黄色云气。古代迷信以为天子之气。 2.古代迷信,以为黄色云气是祥瑞之气。 3.喜气。 4.脾脏之气。中医学认为"脾为牝藏,其色黄",故称。
    • 黄碛1.指沙漠。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