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逋欠

 [  bū qiàn  ]

基本释义

  • bū qiàn
  • ㄅㄨ ㄑ一ㄢˋ
  • 逋欠
  • spi qw

词典解释

⒈  拖欠;拖延。

日渐逋欠钱粮。

be in arrears with;

⒉  拖欠的债务。

debt;

引证解释

⒈  拖欠;短少

唐 元稹 《当州两税地》:“自此贫富彊弱,一切均平,徵敛赋租,庶无逋欠。”
《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况近来闻説钱粮也多逋欠,常被参罪。”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贺相国》:“本宅无生事之僕,钱粮无分毫升合之逋欠。”

⒉  拖欠的赋税钱粮。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征伐既下诸国,必先已逋欠,涤烦苛,賙乏絶,雪寃滞,惠农民,拔人材,申命郡邑,反復不倦。”
《元典章·圣政二·贷逋欠》:“积年逋欠,并与除免。”
清 张景苍 《喻邑劝谕歌》:“逋欠清完且踊跃,不负数年予教育。”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逋欠』(bu|qian|)同音词

    • 不迁1.不移徙。 2.不改变。 3.谓官爵不升迁。
    • 不愆1.无过错,无过失。 2.谓不错过时期。
    • 不諐1.同"不愆"。
    • 不虔1.不敬。
    • 不遣1.不能消除;不能排遣。 2.不让,不使。
    • 逋迁1.流亡迁徙。
    • 逋钱1.欠款。
    • 卜钱1.卜术的一种。掷铜钱,以钱的反正代阴阳,看其变化以定吉凶。
    • 布钱1.布币。王莽时曾仿古布币铸"布货十品"。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