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四教

 [  sì jiāo  ]

基本释义

  • sì jiāo
  • ㄙˋ ㄐ一ㄠˋ
  • 四教
  • lh ftbt

词典解释

⒈  旧时的四项教育科目。所指因教育对象而异。(1)孔子以文、行、忠、信为教人的四要目。《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旧唐书·杨绾传》:“文、行、忠、信,弘于四教。”(2)指儒家所传授的四门学科:诗、书、礼、乐。《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心在四教,语称七德,目视六籍,口诵九歌。”(3)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晋干宝《晋纪总论》:“而其后妃,躬行四教,尊敬师傅,服澣濯之衣,修烦辱之事,化天下以妇道。”参见“四行”、“四德”。(4)指治家的四条准则:勤、俭、恭、恕。《文中子·关朗》:“御家以四教:勤、俭、恭、恕。”

⒉  指佛门四教,所指各别。如龙树四教、晓公四教、光宅四教、天召四教等。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的四项教育科目。所指因教育对象而异。(1) 孔子 以文、行、忠、信为教人的四要目。

《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旧唐书·杨绾传》:“文、行、忠、信,弘於四教。”
(2)指儒家所传授的四门学科:诗、书、礼、乐。 《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心在四教,语称七德,目视六籍,口诵九歌。”
(3)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周礼·天官·九嫔》:“九嬪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而其后妃,躬行四教,尊敬师傅,服澣濯之衣,修烦辱之事,化天下以妇道。”
参见“四行”、“四德”。(4)指治家的四条准则:勤、俭、恭、恕。 《文中子·关朗》:“御家以四教:勤、俭、恭、恕。”

⒉  指佛门四教,所指各别。如 龙树 四教、 晓公 四教、 光宅 四教、 天召 四教等。

国语辞典解释

⒈  孔子四大教育要目: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⒉  诗、书、礼、乐。

《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⒊  妇德、妇言、妇容、妇幼。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而其妃后躬行四教。」

⒋  佛教用语。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判教学说。(1)​ 从释尊说法的内容分成: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四种,合称为「四教」或「化法四教」。(2)​ 从释尊说法的方式分四: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四种合称为「四教」或「化仪四教」。两种合称为「八教」。

《四教义·卷一》:「今所立义意异前规,故略撰四教门,用通大师渐、顿、秘密、不定之踪。」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四教』(si|jiao|)同音词

    • 厮搅1.胡闹;捣乱。
    • 嘶叫1.(马)鸣叫。 2.声音凄厉或沙哑地喊叫。 3.指嘶叫声。
    • 死交1.至死不变的友谊。
    • 死角1.军事上指在火器射程之内,但因地形地物或弹道性质的限制而射击不到的地方。亦指在视力范围内而观察不到的地方。 2.比喻运动﹑潮流或风气尚未影响到的地方。
    • 死教1.指教民重战。
    • 私交1.私自交接。亦指私人之间的交谊。
    • 私佼1.私交。
    • 私教1.私人的指示。
    • 四郊1.都城四周的地区。 2.泛指郊外。
    • 四角1.指方形物的四个角。 2.指建筑物顶四方的四个飞檐。 3.东汉时匈奴左贤王﹑左谷蠡王﹑右贤王﹑右谷蠡王的合称。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