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三刻

 [  sān kè  ]

基本释义

  • sān kè
  • ㄙㄢ ㄎㄜˋ
  • 三刻
  • dg ynt

词典解释

⒈  古代分一昼夜为百刻,三刻相当于今时四十三分。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分一昼夜为百刻,三刻相当于今时四十三分。

汉 卫宏 《汉旧仪》:“立夏立秋昼六十二刻,夏至昼六十五刻。夜漏不尽五刻,击五鼓;夜漏不尽三刻,击三鼓。”
《文选·陆倕<新刻漏铭>》“自天观象,昏旦之刻未分” 李善 注引《五经要义》:“昏,闇也。旦,明也。日入后漏三刻为昏,日出前漏三刻为明。”
《南史·到沆传》:“命羣臣赋诗,独詔 沆 为二百字,三刻便成, 沆 於坐立奏,其文甚美。”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三刻』(san|ke|)同音词

    • 三科1.三品;三等。 2.三个科段,三个段落。参见"三科九旨"。 3.三次科考。
    • 三克1.契丹语。犹言三帅。
    • 三恪1.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周封三朝说法有二。一说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杜预注:"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后,又封舜后,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说封黄帝﹑尧﹑舜之后于蓟﹑祝﹑陈。《诗.陈风谱》唐孔颖达疏:"案《乐记》云:'武王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乃封夏后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