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物性

 [  wù xìnɡ  ]

基本释义

  • wù xìnɡ
  • ㄨˋ ㄒ一ㄥˋ
  • 物性
  • cq ntg

词典解释

⒈  事物的本性。

引证解释

⒈  事物的本性。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呜呼!地土风气之能移物性如是耶?”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惟有阴阳五行之僻论,跋扈于学界,语及物性,则缘附以为辞,怪诞支离,不可穷詰。”

国语辞典解释

⒈  万物的本性。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物性』(wu|xing|)同音词

    • 物形1.物的形貌。
    • 乌行1."乌丝行"的省称。
    • 污行1.亦作"污行"。亦作"污行"。 2.卑污的品行或行径。
    • 洿行1.肮脏卑劣的品行。
    • 诬行1.谓内心所想与行为相违背。
    • 无刑1.不用刑罚;不设刑罚。 2.无视法度。
    • 无行1.不复他往。 2.没有善行;品行不端。 3.指无行的人。
    • 无形1.不见形体。 2.不露形迹;未露形迹。 3.犹言不知不觉。
    • 无性1.佛教语。一切诸法无实体,谓之"无性"。
    • 吴兴1.指元代书画家赵孟俯。赵为吴兴人,故称。 2.郡名。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吴兴县南)。 3.县名。属浙江省,位于苕溪下游,滨临太湖。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