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散卒

 [  sàn zú  ]

基本释义

  • sàn zú
  • ㄙㄢˋ ㄗㄨˊ
  • 散卒
  • aety yww

词典解释

⒈  指被击溃了的士兵。

⒉  零散的士卒。

引证解释

⒈  指被击溃了的士兵。

《战国策·魏策一》:“臣闻 越王 勾践 以散卒三千禽 夫差 於 干遂。”
《史记·朝鲜列传》:“将军 杨朴 失其众,遁山中十餘日,稍求收散卒,復聚。”
《三国志·魏志·贾诩传》:“绣 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宋 秦观 《谋主》:“昔 张綉 以精卒追 魏 师, 贾詡 以为不可,已而果败;既又请收散卒而攻之,已而果胜。”

⒉  零散的士卒。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发 江 淮 下军散卒及募民以充役,每屯十人,人给牛一头,治田五十亩。”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散卒』(san|zu|)同音词

    • 三足1.见"三足乌"。
    • 三族1.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
    • 三组1.谓三颗印。组,结印章的丝带。《汉书.酷吏传.杨仆》:"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颜师古注:"仆为主爵都尉﹐又为楼船将军﹐并将梁侯﹐三印﹐故三组也。组﹐印绶也。"后多用以表示身兼数职﹐官高显贵。
    • 三俎1.指猪﹑鱼﹑肉脯。
    • 三祖1.指三位祖先。 2.指三国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睿。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