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四达

 [  sì dá  ]

基本释义

  • sì dá
  • ㄙˋ ㄉㄚˊ
  • 四達
  • lh dp

词典解释

⒈  通往四方的道路。

⒉  通达四方。

⒊  谓风行天下。

⒋  谓通晓事理。

⒌  旧指治民的四件大事。

引证解释

⒈  通往四方的道路。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

⒉  通达四方。

《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於天,下蟠於地。”
成玄英 疏:“流,通也。夫爱养精神者,故能通达四方。”
《孔子家语·入官》:“六马之乖离,必於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於君上之失政。”
宋 陈亮 《酌古论·曹公》:“徒见 荆州 四达,英雄之所必争,而 巴 蜀 险阻,非图天下者之所急。”
陈毅 《过贵阳》诗:“公社处处见富裕,交通四达局面新。”

⒊  谓风行天下。

《礼记·乐礼》:“周 道四达,礼乐交通。”
孔颖达 疏:“周 之道德,四方通达。”
《隋书·音乐志下》:“皇道四达,礼乐成。”
明 张居正 《礼乐记》:“爱敬之施,必始於家邦,然后举而措之天下,能四达而不悖也。”

⒋  谓通晓事理。

三国 魏 嵇康 《答向子期难养生论》:“若比之於内视反听,爱气嗇精,明白四达,而无执无为,遗世坐忘,以宝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

⒌  旧指治民的四件大事。

《周礼·地官·遂大夫》:“凡为邑者,以四达戒其功事而诛赏废兴之。”
郑玄 注:“四达者,治民之事。大通者有四:夫家众寡也;六畜车輦也;稼穡耕耨也;旗鼓兵革也。”

国语辞典解释

⒈  通达四方的道路。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逵。」

⒉  通达四方,风行天下。

《礼记·乐记》:「周道四达,礼乐交通。」

⒊  通晓事理。

三国魏·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若比之于内视反听,爱气啬精,明白四达,而无执无为。」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四达』(si|da|)同音词

    • 厮打1.相打。
    • 撕打1.扭扯殴打。
    • 四大即“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1957年开始出现于中国。“文化大革命”中恶性发展。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将其列为人民的民主权利。因其没有起过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积极作用,反而妨碍了人民正常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1980年全国人大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通过决议,取消了宪法中关于“四大”的规定。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