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碑亭

 [  bēi tínɡ  ]

基本释义

  • bēi tínɡ
  • ㄅㄟ ㄊ一ㄥˊ
  • 碑亭
  • drt yps
  • 名词

词典解释

⒈  对石碑起保护作用的亭子。

stele pavilion;

引证解释

⒈  护碑的建筑物。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他见我这威凛凛的身似碑亭,他可惯听我这莽壮声!”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在部相地,諏吉庀材鳩工,建立碑亭,礱石鐫刻。”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安祐宫 ﹞正殿之东为满文碑亭,西为汉文碑亭。”

⒉  喻指身体魁伟的人。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我也曾拳到处倒了碑亭,我也曾匾担打碎了天灵。”

国语辞典解释

⒈  保护碑石的亭子。

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我也曾拳到处倒了碑亭,我也曾匾担打碎了天灵。」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〇出》:「从新修造享殿碑亭,门墙桥道,与十二陵一般规模。」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英语翻译

    pavilion housing a stele

    词语拆字

    『碑亭』(bei|ting|)同音词

    • 北廷1.见"北庭"。
    • 北庭1.指汉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 2.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 3.唐方镇名。属陇右道。以其治所在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辖西北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回纥,继入吐蕃。 4.指燕京。即今北京市。元建都燕京,时汉人称之为北庭。
    • 背厅1.背时﹐背运。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