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鲍鱼

 [  bào yú  ]

基本释义

  • bào yú
  • ㄅㄠˋ ㄩˊ
  • 鮑魚
  • qgq qgf
  • 名词

词典解释

⒈  鲍鱼1〈书〉咸鱼:如入鲍鱼之肆(肆:铺子),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2 [bàoyú]软体动物,贝壳椭圆形,生活在海中。肉可食。贝壳中医入药,称石决明。也叫鳆鱼(fùyú)。

引证解释

⒈  盐渍鱼,干鱼。其气腥臭。

《史记·秦始皇本纪》:“会暑,上輼车臭,乃詔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唐 常楚老 《祖龙行》:“祖龙 一夜死 沙丘,胡亥 空随鲍鱼辙。”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堪笑 沙丘 才遇处,鑾舆风起鲍鱼腥。”
柳亚子天心二首为那拉载湉同殒作》诗之二:“鲍鱼已死 秦 皇帝,符命犹陈 莽 大夫。”

⒉  鳆鱼的别名。即石决明。

清 李元 《蠕范·物偏》:“鰒,鲍鱼也,石鮭也,石华也,石决明也。”
清 桂馥 《札朴·乡里旧闻·鲍鱼》:“登州 以鲍鱼为珍品。案,即鰒鱼也。”
杨朔 《海市》:“你到渔业生产队去,人家留你吃饭,除了鲐鱼子、燕儿鱼丸子而外,如果端出雪白鲜嫩的新干贝或者是刚出海的鲍鱼,你一点不用大惊小怪,以为是大摆筵席,其实平常。”

国语辞典解释

⒈  湿的腌鱼,味腥臭。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鱼,以乱其臭。」
《孔子家语·卷四·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⒉  一种海产贝类,肉质鲜美。参见「鲍」条。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鲍鱼』(bao|yu|)同音词

    • 保育经心照管幼儿,使好好成长。
    • 胞与“民胞物与”的略称。指以民为同胞,以物为朋友。后以“胞与”指泛爱一切人和物:胞与为怀。
    • 宝舆1.亦作"宝轝"。 2.天神﹑天子等尊贵所乘的车。
    • 宝宇1.对寺院的尊称。
    • 宝玉1.珍贵的玉。
    • 宝谕1.旧时对居高位者指示的尊称。
    • 宝轝1.见"宝舆"。
    • 宝籞1.瑰丽的苑囿。
    • 饱雨透雨。
    • 饱饫1.吃饱。 2.犹饱受。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