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府兵

 [  fǔ bīnɡ  ]

基本释义

  • fǔ bīnɡ
  • ㄈㄨˇ ㄅ一ㄥ
  • 府兵
  • ow rw

词典解释

⒈  魏晋至隋唐时军府所属之兵统称府兵。

⒉  一种兵制名称。详“府兵制”。

引证解释

⒈  魏 晋 至 隋 唐 时军府所属之兵统称府兵。参阅 谷霁光 《府兵制度考释》第一章。

《晋书·刘弘传》:“弘 子 璠 追遵 弘 志,於是墨经率府兵讨 勱。”

⒉  一种兵制名称。详“府兵制”。

国语辞典解释

⒈  古代一种兵制。始于西魏、北周、隋唐沿用。北周府兵是兵民分籍,由军人自相督率,隶属军府管辖,唐代则改为军民合一,军纳入户籍,隶属州县。

⒉  西魏、北周至隋唐时,隶属军府的兵,称为「府兵」。唐时,府兵的选自兵区家富而体健子弟,年二十当兵,年六十退役。不担任其他徭役,须自备粮食衣装。平时得农耕、教战,战时出征,尚须入京宿卫。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府兵』(fu|bing|)同音词

    • 付丙〈书〉(把信件等)用火烧掉:阅后~。也说付丙丁(丙丁:指火)。
    • 福柄1.指作威作福的权力。
    • 福并1.一种象征福德的瑞草名。
    • 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出席ㄧ~工作。
    • 负冰1.水底鱼虫游近冰面,以示天气回暖,百虫解蛰。
    • 负病1.抱病。
    • 赋禀1.禀赋。自然具有的资质。
    • 伏兵埋伏下来伺机攻击敌人的军队。
    • 抚兵1.执持兵器。 2.安抚士卒。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九出出名为"抚兵"。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