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散缓

 [  sàn huǎn  ]

基本释义

  • sàn huǎn
  • ㄙㄢˋ ㄏㄨㄢˇ
  • 散緩
  • aety xegc

词典解释

⒈  指诗文平淡无奇。散乱松懈。

引证解释

⒈  指诗文平淡无奇。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得陶渊明之遗意》:“东坡 尝曰:‘ 渊明 诗,初视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拟渊明作诗》:“山谷 尝谓 白乐天、柳子厚 俱效 陶渊明 作诗,而惟 柳子厚 诗为近。然以予观之…… 子厚 气悽愴, 乐天 语散缓。”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昨夜西风摇落千林梢,渡头小舟捲入寒塘坳’,声调散缓而无气魄。”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散缓』(san|huan|)同音词

    • 三桓1.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孙(仲孙)﹑叔孙﹑季孙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称"三桓"。文公死后,三桓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鲁国的政权。
    • 三浣1.见"三澣"。
    • 三患1.指多子有多惧之患,富有多事之患,寿有多辱之患。《庄子·天地》:"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宋苏轼《黄河》诗:"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一说﹐指病﹑老﹑死三种祸患。 2.指君子所忧之三事:不得闻﹑不得学﹑不能行。 3.指富贵所招致的三种祸害。
    • 三澣1.唐制,官吏十日一休沐,沐谓澣濯。后来对一个月上旬﹑中旬﹑下旬,亦称上澣﹑中澣﹑下澣,合称三澣。 2.洗过三次。
    • 散涣1.形容水四散而流。 2.引申指团体或民心涣散松懈。 3.分布。
    • 散焕1.光采焕发。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