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具眼

 [  jù yǎn  ]

基本释义

  • jù yǎn
  • ㄐㄨˋ 一ㄢˇ
  • 具眼
  • hw hv

词典解释

⒈  具有眼力,能识事物:其间半伪半真,尤为淆乱惑人,此深可叹。然具眼者,自默识之耳。

引证解释

⒈  谓有识别事物的眼力。

宋 陆游 《冬夜对书卷有感》诗:“万卷虽多当具眼,一言惟恕可铭膺。”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杜 诗中‘师曰’者,亦‘ 坡 曰’之类,但其间半伪半真,尤为淆乱惑人,此深可嘆。然具眼者,自默识之耳。”

⒉  指有眼力的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漂母》:“楚 汉 皆豪杰,无一人知 信 者,虽 高祖 亦不知,仅一 萧相国,亦以与语故奇之,而母独识拔于邂逅憔悴之中,真古今第一具眼矣。”
清 费锡璜 《<友鸥堂集>序》:“叔威 诗虽不逮 李 杜,置之 元、白、苏、陆 间,则并驱争先。世有具眼不敢阿所好也。”

国语辞典解释

⒈  具有鉴别事物的眼光。

《宋史·卷三九四·谢深甫传》:「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

⒉  具有鉴别事物眼光的人。

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漂母》:「楚汉皆豪杰,无一人知信者,虽高祖亦不知,仅一萧相国,亦以与语故奇之,而母独识拔于邂逅憔悴之中,真古今第一具眼矣。」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具眼』(ju|yan|)同音词

    • 鞫谳1.审讯议断(狱案)。
    • 沮颜1.剺面。以刀刻面,为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 举言1. 发言,开口讲话。如:举言谓新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如:举言谓阿妹。。
    • 醵宴1.聚集宴会。
    • 句眼1.亦称"句中眼"。 2.指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 遽淹1.迅速而逝。
    • 巨狿1.兽名。
    • 巨衍1.谓文辞广博繁富。
    • 巨眼〈书〉指见识多,善于鉴别:~识人。
    • 具言1.备言﹐详细告诉。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