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糊突

 [  hú tū  ]

基本释义

  • hú tū
  • ㄏㄨ ㄊㄨ
  • 糊突
  • ode pwd

词典解释

⒈  糊涂。

⒉  混淆。

引证解释

⒈  糊涂。参见“糊涂”。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一箇价愁糊突了胸中锦绣,一箇价泪揾湿了脸上胭脂。”
《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哥也糊突,嫂子又青年,偌大家室,如何便丢了去,成夜不在家。”

⒉  混淆。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只合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 盗跖、颜渊。”

国语辞典解释

⒈  混乱、不清楚。元·王实甫也作「糊涂」。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一个价糊突了胸中锦绣,一个价泪揾湿了脸上胭脂。」
《金瓶梅·第一三回》:「哥也糊突,嫂子又青年,惹大家室,如何便丢了去,成夜不在家,是何道理?」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糊突』(hu|tu|)同音词

    • 护秃1.犹护短。
    • 胡突1.糊涂。
    • 胡涂同‘糊涂’。
    • 糊涂①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他越解释,我越~。 ②内容混乱的:~账ㄧ一塌~。 ③〈方〉模糊。‖也作胡涂。
    • 觳土1.瘠薄之土。
    • 忽突1.糊涂。 2.豁脱;舍弃。 3.突然。
    • 呼突1.叫嚷奔突。
    • 狐突1.人名。春秋晋大夫,公子重耳之外祖。其二子从重耳出亡。怀公立,执狐突,令其召二子还,不允,遂被杀。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山西旧有狐突祠。 2.糊涂。
    • 狐兔1.狐和兔。亦以喻坏人;小人。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