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胞衣

 [  bāo yī  ]

基本释义

  • bāo yī
  • ㄅㄠ 一
  • 胞衣
  • eqn ye

词典解释

⒈  胎盘;包于胎儿体表的一层膜。也叫“衣胞”或“胎衣”,中医入药。

after birth;

引证解释

⒈  人或哺乳动物的胎衣。

南齐书·王敬则传》:“母为女巫,生 敬则 而胞衣紫色。”
《朱子语类》卷八七:“是时诸公皆争以为本朝当用土德,改正 五代 之序,而去其一以承 周。至引 太祖 初生时胞衣如菡萏,遍体如真金色,以为此真土德之瑞。”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人胞》:“人胞,包人如衣,故曰胞衣。”
周立波 《牛》:“牛的身子微微地在动,出来了一点点灰色透明的东西,那是胞衣。”

国语辞典解释

⒈  胎儿出生时包裹在外的一层膜。也作「胎衣」、「衣胞」。

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母为女巫,常谓人云:『敬则生时胞衣紫色,应得鸣鼓角。』」

⒉  中医上指胎盘和胎膜。可治疗虚弱、劳伤等病症。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英语翻译

    afterbirth

    词语拆字

    『胞衣』(bao|yi|)同音词

    • 保乂1.亦作"保艾"。治理使之安定太平。 2.养育安定。
    • 保义1.唐李德裕任剑南节度使时,建精兵五军,其一军称保义。
    • 保役1.谓居间作保,替债主奔走办事。
    • 褒义字句里含有的赞许或好的意思:~词。
    • 包衣1.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亦简称"阿哈"。"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隶"。为满族贵族所占有﹐没有人身自由﹐被迫从事各种家务劳动和生产劳动。来源有战俘﹑罪犯﹑负债破产者和包衣所生的子女等。清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治后﹐有因战功等而置身显贵的﹐但对其主子仍保留奴才身份。 2.药剂学术语。指包裹丸剂的一层糖质或胶质外皮。
    • 宝衣1.贵重的衣服。 2.僧﹑道的衣服。
    • 宝意1.指帝王及神佛的意旨。
    • 饱佚1.饱足安逸。
    • 暴衣1.晒衣服。
    • 暴益1.同"暴溢"。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