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制币

 [  zhì bì  ]

基本释义

  • zhì bì
  • ㄓˋ ㄅ一ˋ
  • 制幣
  • tgm tmh

词典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所供之缯帛。帛的长宽皆有定制,因称“制币”。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所供之缯帛。帛的长宽皆有定制,因称“制币”。

《仪礼·既夕礼》:“赠用制币玄纁束。”
郑玄 注:“丈八尺曰制。”
《晋书·武帝纪》:“詔以制币告于太庙。”
宋 苏轼 《北岳祈雨祝文》:“敢以制币、茶果,清酌之奠,敢昭告于 北岳 安天元圣帝。”
王国维 《释币上》:“或广三尺二寸,长三丈六尺是为制币。”

国语辞典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所用的布帛,长一丈八尺。

《仪礼·既夕礼》:「袭赠用制币,玄?束拜。」

⒉  国家法定的货币。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制币』(zhi|bi|)同音词

    • 职币1.古官名。掌官用余财。
    • 踬弊1.颠沛困顿。
    • 制鄙1.治理国都以外行政区域的政务。
    • 稚笔1.亦作"稚笔"。 2.文笔不老练流畅;书法笔力不够劲挺凝炼。
    • 止跸1.犹驻跸。指帝王止宿。
    • 止壁1.顿兵扎营。
    • 治跸1.为帝王出行清理道路。
    • 指臂1.手指与臂膀。比喻得力的助手。
    • 纸笔1.纸和笔。书写用具。 2.指文章;文字。 3.指字据。
    • 纸币由国家发行、强制通用的货币符号。一般由国家银行或国家指定的银行发行。本身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但可代替足值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