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徂暑

 [  cú shǔ  ]

基本释义

  • cú shǔ
  • ㄘㄨˊ ㄕㄨˇ
  • 徂暑
  • tegg jft

词典解释

⒈  《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郑玄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后因以称盛暑。

⒉  指季夏。

⒊  谓暑热消逝。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称盛暑。

《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郑玄 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
晋 夏侯湛 《大暑赋》:“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赩其增燌,天气曄其南升。”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一:“河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
宋 苏轼 《和连雨独饮》诗之二:“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
郑泽 《答钝根》诗之二:“余家 金华 麓,徂暑悲分影。炎嚣信两忘,但惜长途梗。”

⒉  指季夏。

《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季夏亦曰徂暑。”
徐坚 注:“徂,往也,言暑始往也。”

⒊  谓暑热消逝。

唐 孙逖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诗:“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果林餘苦李,萍水覆甘蕉。”

国语辞典解释

⒈  语出指盛暑。

《诗经·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唐·杜甫〈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校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密云虽聚散,徂暑终衰歇。」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徂暑』(cu|shu|)同音词

    • 麤疎1.亦作"麤疏"。亦作"麤踈"。亦作"麄疎"。亦作"麄踈"。亦作"麄疏"。 2.粗忽疏慢。 3.粗糙;不精密。 4.谓才识疏略寡陋。 5.形容声音粗沉而不连续。
    • 麤疏1.见"麤疎"。
    • 麤踈1.见"麤疎"。
    • 麤束1.粗略概括。
    • 促熟1.见"催熟"。
    • 促数1.繁多;频繁。
    • 粗书1.即草书。
    • 粗疏疏忽,不细致:工作粗疏,难免有阙漏。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