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同源

 [  tónɡ yuán  ]

基本释义

  • tónɡ yuán
  • ㄊㄨㄥˊ ㄩㄢˊ
  • 同源
  • m idr
  • 形容词

词典解释

⒈  指水流同一源头。

same source;

⒉  指事物的来源相同。

同字未必同源。——王力《同源字论》

引证解释

⒈  指水流同一源头。

《文选·左思<魏都赋>》:“墱流十二,同源异口,畜为屯云,泄为行雨。”
李周翰 注:“同源,同 漳水 ;异口,分渠口各别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湘 灕 同源,分为二水,南为 灕水,北则 湘川。”

⒉  谓事物的来源相同。

《后汉书·延笃传》:“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然则利交同源,派流则异。”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我想,人猿同源的学说,大约可以毫无疑义了。”
王力 《同源字论》一:“同字未必同源。”

国语辞典解释

⒈  水流来自同一源头。

《文选·左思·魏都赋》:「墱流十二,同源异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注》:「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

⒉  事物的来源相同。

《后汉书·卷六四·延笃传》:「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然则利交同源,派流则异。」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英语翻译

    homology (biology)​, a common origin

    德语翻译

    homologie (évolution)​

    法语翻译

    homolog (Adj)​

    词语拆字

    『同源』(tong|yuan|)同音词

    • 铜元1.从清代末年到抗日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圆形。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中间无孔﹐故俗亦称"铜板"。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广东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有蟠龙纹。每枚重库平二钱﹐当制钱十文﹐每百枚换银元一元。除当十铜元外﹐还有一文﹑二文﹑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俗称"单铜板"﹔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俗称"双铜板"。宣统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铜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四字。在北洋军阀时期﹐铜元的种类很多﹐河南有当五十的铜元﹐四川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后因
    • 铜圆1.铜元。
    • 同垣1.同居谏垣。指同为谏官。
    • 通渊1.深渊。
    • 通圆1.十分圆满。
    • 通源1.谓源头相通。
    • 通远1.通达高远。
    • 通愿1.共同的愿望。
    • 痛怨1.怨恨。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