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九星

 [  jiǔ xīnɡ  ]

基本释义

  • jiǔ xīnɡ
  • ㄐ一ㄡˇ ㄒ一ㄥ
  • 九星
  • vt jtg

词典解释

⒈  指四方及五星。指星、辰、日、月、四时、岁。指天蓬·天内等九星。冠名。

引证解释

⒈  指四方及五星。

《逸周书·小开武》:“三极:一维天九星,二维地九州,三维人四左。”
孔晁 注:“九星,四方及五星也。”

⒉  指星、辰、日、月、四时、岁。

《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九星仰止。”
李善 注:“《周书》:王曰:‘余不知九星之光。’ 周公旦 曰:‘九星,星、辰、日、月、四时、岁,是谓九星。’”

⒊  指 天蓬 天内 等九星。

《素问·天元纪大论》:“九星悬朗。”
王冰 注:“九星,谓 天蓬、天内、天衝、天辅、天禽、天心、天任、天柱、天英。”

⒋  冠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九星、灵芝、夜光, 上元夫人 冠也。”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九星』(jiu|xing|)同音词

    • 酒兴饮酒的兴致:~正浓。
    • 酒星1.古星名。也称酒旗星。 2.借指善饮酒的人。 3.旧时行酒令掷骰子游戏的术语。
    • 酒醒1.谓醉后醒过来。
    • 酒性1.犹酒量。 2.酒后的性情。
    • 九刑1.周代刑书名。 2.古代的九种刑罚。
    • 救星比喻帮助人脱离苦难的集体或个人。
    • 旧姓1.指世族。
    • 九形1.形容形态之多。 2.金灯草的别名。又名无义草。
    • 九姓1.指唐时回纥所分的九个部落:药罗葛胡咄葛咄罗勿貊歌息讫阿勿嘀葛萨斛嗢素药勿葛奚耶勿。 2.唐代铁勒族分出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和骨仑屋骨,共九个部落,史称九姓铁勒,简称九姓。 3.指隋唐时中亚细亚的昭武九姓。为月氏之后,始居祁连山北的昭武城(今甘肃高台县),后为突厥所破,迁于中亚的葱岭一带,其支庶分王各地,为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世称九姓,亦称昭武九姓国。见《新唐书.西域传下.康》。
    • 鸠形1.《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续汉书.礼仪志》:"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长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后以"鸠形"指年老者所用的手杖。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