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夷狄

 [  yí dí  ]

基本释义

  • yí dí
  • 一ˊ ㄉ一ˊ
  • 夷狄
  • gxw qto

词典解释

⒈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⒉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⒊  视为夷狄。

引证解释

⒈  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北方部族为 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鲁迅 《坟·论“他妈的!”》:“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⒉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
唐 韩愈 《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 管城。”
唐 聂夷中 《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⒊  视为夷狄。

《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 秦 何?夷狄之也。”
《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 五代 之君而视 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

国语辞典解释

⒈  古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史记·卷一〇六·吴王濞传》:「母亲夷狄,以疏其属。」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阴浊用事底时节,夷狄陆梁,小人得志。」

蛮夷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英语翻译

non-Han tribes in the east and north of ancient China, barbarians

法语翻译

Barbar (S)​

词语拆字

『夷狄』(yi|di|)同音词

  • 逸地1.空旷之地。
  • 一滴1.液体的一个小点。 2.一点儿,表示少量。
  • 一笛1.指一支笛的声音。 2.喻轻微的风声。
  • 一地1.一处地方。 2.同一地方。 3.到处。 4.犹一味,总是。 5.犹满地。
  • 一递1.表示交替而作同样的动作。 2.多叠用,表示两种情况交替。
  • 谊谛1.犹谊理。
  • 翳地1.谓树荫覆盖的土地。
  • 异地1.他乡;外国。 2.异处,在不同地方。
  • 意地1.犹心地。佛教认为意是支配一身之所和滋生万事之处,故称。
  • 义地1.旧时由私人或团体设置埋葬贫民的公共坟场。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