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胡儿

 [  hú ér  ]

基本释义

  • hú ér
  • ㄏㄨˊ ㄦˊ
  • 胡兒
  • deg qt

词典解释

⒈  指胡人。多用为蔑称。

⒉  清末民初泛用为对外国人的蔑称。

⒊  指胡人的儿童。

⒋  果核。

引证解释

⒈  指胡人。多用为蔑称。

《汉书·金日磾传》:“﹝ 日磾 既亲近,﹞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唐 李颀 《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五代 江为 《塞下曲》:“胡儿移帐寒笳絶,雪路时闻探马归。”
宋 陆游 《闻武均报已复西京》诗:“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寧知一日回。”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碧眼双胡儿,惯骑 大宛 驹。”
太平天囯 用为对 清 朝统治者的蔑称。 《太平天囯诗歌选·天兵天将猛似虎》:“天京 天兵威似猛虎, 汉口 胡儿败若寒鷄。”

⒉  清 末 民 初泛用为对外国人的蔑称。

黄钧 《新年感事》诗之一:“试看歌舞欢腾地,又见胡儿策马来。”
于右任 《战争的孤儿》诗之二:“东村屋煨尽,西郊人逃亡;吾父击胡儿,何时死战场?”

⒊  指胡人的儿童。

唐 高适 《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 李益 《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沙鼠。”

⒋  果核。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三折:“你道不曾摘枣儿,口里胡儿那里来?”

国语辞典解释

⒈  古代对北方异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

《汉书·卷六八·金日䃅传》:「日䃅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⒉  胡人的孩童。

唐·高适〈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⒊  果核。

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你道不曾摘枣儿,口里胡儿那里来?」

⒋  清末民初对外国人的蔑称。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胡儿』(hu|er|)同音词

    • 乎而1.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赞叹。 2."乎"和"而"是文言中常用的虚词,因借以指文言。
    • 乎尔1.语气助词。表感叹。 2.语气助词。表询问。
    • 呼尔1.怒叱。
    • 忽儿1.犹一会儿。指很短的时间或在很短的时间内。 2.叠用于两个以上非同义词或谓语前面,表示短时间内不同情况的交替。 3.突然;忽然。
    • 忽而忽然(大多同时用在意义相对或相近的动词、形容词等前头):~说,~笑ㄧ湖上的歌声~高,~低。
    • 忽尔1.忽然;突然。 2.假使;倘或。
    • 护儿1.狗的别名。
    • 护耳保护耳朵使不受冻的用品。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