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 散利
- aety tjh
词典解释
⒈ 古代十二荒政之一。指遇到凶年官府借给百姓种子和粮食。
引证解释
国语辞典解释
⒈ 荒年时政府借谷子给人民,秋收后归还。
引《周礼·地官·大司徒》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散利,贷种食也。」
唐·贾公彦·疏:「丰时敛之,凶时散之,其民无者,从公贷之,或为种子,或为食用,至秋熟还公,据公家为散,据民往取为贷,故云散利。」
《福惠全书·卷二七·荒政部·除盗》:「故周礼除盗贼而必先之散利,其亦有鉴于斯矣。」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散利』(san|li|)同音词
- 散离1.分散;散失。
- 散吏1.闲散的官吏。指有官阶而无职事的官员。
- 散隶1.以散笔作的隶书。
- 散栎1.不成材的树木。比喻无用之人。
- 三鬴1.亦作"三釜"。 2.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数量。 3.喻菲薄的俸禄。
- 三犁1.见"三犁"。
- 三礼1.古祭天﹑地﹑宗庙之礼。 2.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 3.指丧礼﹑葬礼﹑祭礼。
- 三李1.北魏李诜﹑李灵﹑李遐的合称。 2.唐李德裕﹑宋李光﹑李纲先后贬官崖州(今广东省琼山海口等地),今海口市有五公祠,即祀三李与胡铨﹑赵鼎五人。 3.宋舒州李公麟﹑李元中工书画,李亮工工诗文,时人号为"龙眠三李"。 4.指唐代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
- 三立1.谓立德﹑立功﹑立言。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三吏1.即三公。 2.指三卿。 3.指唐杜甫的著名诗作《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文学史上与他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合称"三吏三别"。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