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阅读 3599
基本释义
- yàn zhī
- 一ㄢˋ ㄓ
- 燕支
- aku fc
词典解释
⒈ 草名。可作红色染料。
⒉ 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妇女用作化妆品。亦用作国画的颜料。
⒊ 泛指红色。
⒋ 指美女。
⒌ 喻鲜血。
⒍ 古剑名。
⒎ 汉时匈奴王单于正妻的称号。
⒏ 山名。
⒐ 泛指北地;边地。
引证解释
⒈ 草名。可作红色染料。
引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
《南史·齐纪下·废帝海陵王》:“武帝 时以燕支为朱衣,朝士皆服之。”
唐 卢照邻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胡笳《折杨柳》, 汉 使採燕支。”
⒉ 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妇女用作化妆品。亦用作国画的颜料。
引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支,偏开两靨。”
一本作“燕脂”。 唐 殷尧藩 《吹笙歌》:“伶儿竹声愁绕空, 秦 女泪溼燕支红。”
宋 徐铉 《稽神录·司马正彝》:“妇人云:‘至都,有好粉、燕支,宜以为惠。’”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燕支涂颊,上连双眉。”
⒊ 泛指红色。
引唐 白居易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燕支掌中颗,甘露舌头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九:“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采矿》:“一鑪光影迸燕支,好把陶鎔著意施。”
⒋ 指美女。
引清 厉鹗 《和余葭白题唐子畏画韩熙载夜宴图》:“门生解事执乐句,燕支拍碎声穿空。”
王闿运 《哀江南赋》:“红粉之楼遂圮,燕支之色无多。”
⒌ 喻鲜血。
引清 厉鹗 《洪襄惠公园中峰石歌》:“金闺妖血无人见,塞上燕支洗罗荐。”
古直 《惜哉行》:“溅上燕支几点红,更开明堂来论功。”
⒍ 古剑名。
引《广雅·释器》:“鱼肠、醇钧、燕支……剑也。”
⒎ 汉 时 匈奴 王单于正妻的称号。一本作“閼氏”。
引唐 李白 《秋思》诗:“燕支黄叶落,妾望 白登臺。”
⒏ 山名。
引唐 李白 《王昭君》诗之一:“燕支 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王琦 注引《元和郡县志》:“燕支山,一名 删丹山,在 丹州 删丹县 南五十里。东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与 祁连 同。”
⒐ 泛指北地;边地。
引唐 李白 《代赠远》诗:“燕支 多美女,走马轻风雪。”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越 人北向 燕支,回首望 雁峰 天一涯。”
清 屈大均 《寄沉阳剩人和尚》诗:“莫厌天花随玉麈,何妨霜鬢老 燕支。”
国语辞典解释
⒈ 红色颜料。亦泛指红色。可做为化妆品或国画颜料。唐·白居易〈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诗:「燕支掌中颗,甘露舌头浆。」唐·殷尧藩〈吹笙歌〉:「伶儿竹声愁绕空,秦女泪湿燕支红。」也作「燕脂」。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燕支』(yan|zhi|)同音词
- 阏氏1.汉代匈奴单于﹑诸王妻的统称。
2.借指其他少数民族君主之妻妾。
3.汉时县名。
4.山名。在甘肃省山丹县。
- 阏氏汉代时匈奴王之妻的称号。
- 剡纸1.纸名。因用剡地所产藤﹑竹制造,故名。
- 盐汁1.盐水,含盐份的汁水。
- 盐直1.盐价。
- 阉稚1.去势的男孩。
- 淹滞①久居下位:不迁者已有淹滞之叹。
②停留;久留: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 淹踬1.谓受挫折,不顺利。
- 焉支1.山名。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汉将霍去病曾越此山大破匈奴。
2.一种红色的颜料,多用以涂脸颊或嘴唇。也写作"胭脂"。
- 严祗1.庄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