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董役

 [  dǒnɡ yì  ]

基本释义

  • dǒnɡ yì
  • ㄉㄨㄥˇ 一ˋ
  • 董役
  • atg twc

词典解释

⒈  监督劳作。

⒉  正其事理。

引证解释

⒈  监督劳作。

宋 孙升 《孙公谈圃》卷中:“丁 之董役也,昼夜不息,每画一拱,燃蜡炬一枝。”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汪端明》:“时 德寿宫 建房廊於市廛,董役者不识事体,凡门闔輒题 德寿宫 字,下至委巷厕溷皆然。”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梁廷栋传》:“建恩洲社学以振文风,董役劝捐,不辞劳瘁。”

⒉  正其事理。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文者,表而已矣, 三代 之采物也;辞者,所以董役, 秦 汉 之训詔也。”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董役』(dong|yi|)同音词

    • 恫疑1.疑惧。 2.见"恫疑虚喝"。
    • 东夷1.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 2.指三国吴。 3.特指清朝统治者。 4.旧指我国东方日本﹑朝鲜等国家。
    • 东易1.汉丁宽从田何受《易》,精敏过人,学成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事见《汉书.儒林传.丁宽》。后因以"东易"代指经学大师。
    • 东裔1.东方边远地区。
    • 冬衣冬季穿的御寒的衣服。
    • 董一1.统一主持;一统。
    • 动移1.移动;改变位置。 2.引申为改变。
    • 动议会议中的建议(一般指临时的):紧急~。
    • 动意1.改变意向。 2.起意。 3.谓含有动的意趣。 4.犹费心。
    • 洞疑1.恐惧。洞,通"恫"。
    (0)
    纠错/补充